林清徹底成為了天理教之亂的炮灰,為寧安吸引了清庭的絕大部分火力,而且直到最后也沒投降。
“也算有血性,可惜走錯了路。”
造反的道路上少了一個堅實的盟友,寧安并沒有覺得傷心,道不同不相為謀,同樣造反,但寧安是原則滴。
林清造反,說白了是為了一己之私,而他麾下的教民,不過是他手里的工具,說拋棄就拋棄了。
但在寧安眼中,造反是自己的責任,是一項神圣而光榮的任務,是為了拯救萬民于水火…
尤其是在大清,這個極度扭曲的時代,所謂的康乾盛世也不過是掌權者的花言巧語罷了!
人口的急劇增長,巔峰時達兩億,卻對綜合國力沒有半點提升,以至于幾十年后甚至被他們眼中的蠻夷之輩強行打開了國門。
“天朝上國,萬國來朝,真是莫大的諷刺!”
寧安暗罵兩聲,繼續開始自己的工作——收服李文成麾下的將士。
除去分給吳正的三百甲士,天理教還有1200人,這1200人是要效忠李文成的,可不是寧安。
如何把這些人收為麾下,還需施以手段,可時間不等人,這人一旦多了就會走漏消息。
不能讓這些費盡了千辛萬苦才留下來的部下白白送死,寧安只能動用終極技能——發錢!
畢竟能用錢解決的事都不是事…
在這個世界上,寧安說自己窮的只剩錢,恐怕不會有人相信,但事實就是事實。
搖身一變,寧安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乃是資助天理教長達20年之久的楊老爺之子!
天理教骨干中的骨干!
同時,寧安還把楊正清辛辛苦苦屯下來的8000石糧食全都拿了出來,這才穩住了軍心。
至于楊正清…敢怒不敢言…
其實,對于這些常年吃不飽飯的天理教教民來說,誰的手里有糧食才有著話語權,更何況寧安還有一身本事!
李石跟在寧安身邊,對寧安的手段了解的最多,可他也不知道寧安的下一步計劃是什么。
“鹽鐵?煉鐵販私鹽的人數不勝數,我們何必趟這趟渾水?還不如老老實實的回去種地…”
楊正清大為不解,不過囤積了好幾年的糧食空了,他這個地主也成了空架子,所以只能聽從安排。
“我有辦法讓生鐵日產量達到一萬斤!老楊啊,你好好算算每年能賺多少銀子?”
寧安蠱惑似得說道,制鹽的話最好還是在沿海地區,所以寧安才把目光投向煉鐵。
自己就算再白癡,高爐煉鐵也會吧?理工科男生如果穿越個個都是提高生產力的先行者,這是毋庸置疑滴!
“一萬斤…”楊正清喃喃自語,實則是在心里不斷地盤算,經過一番激烈計算他得出了一個結論。
“六七萬兩銀子!一年下來足足六七萬兩銀子!我的天啊!”
楊正清眼睛賊亮,他囤了五年的糧食也不過一萬石,賣出去也就一萬多兩銀子,這煉鐵的利潤竟然如此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