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安葬圖,確實復雜難懂,需要連同其他壁畫一起解讀,才能保證不差分毫。
而石窟內壁畫,整體為梯型結構,最上面兩層繪有山川、河流、原野,并在突出位置繪有兩軍對壘、激烈作戰的場景。
大致可以還原為:成吉思汗征西夏,連日作戰的場面。
在第三層左側,繪有若干匹白馬,一匹褐紅色馬,及若干峰駱駝,應是成吉思汗在阿爾巴斯獵野馬時,所乘紅沙馬為野馬所驚,其墜馬跌傷。
三層右側,繪有兩座白色蒙古包,尖頂高聳,其左側有一間寺廟,一間宮殿,宮中繪一婦人,似在垂首痛哭,應該是在表現,成吉思汗逝世后,隨行的夫人悲痛不已。
阿爾寨石窟山頂平臺之上,有宮殿、寺廟,皆保存完好,而且地基為圓型,是一較大型蒙古包的基礎。
宮殿、寺廟,方幕帳等位置居中,且相連又有區別,寧安推斷,圓型蒙古包當為成吉思汗居住之所,方幕帳為議事之所。
壁畫中部,繪有三人立棺木之后,寧安仔細一看,左側男子著盛裝束袖袍服,頭戴盔型圓帽。
在其右側站立的似乎是二位僧人,應為隨同成吉思汗征西夏的托雷王子及為成吉思汗祈禱的僧人。
至于壁畫上的木棺,頭寬而尾窄,由一根圓木中間剖開而成,棺木年輪較清晰,木棺中間有三道箍。
“天啊!果然厲害!這繪畫技術,國手大師也不過如此,真是上天眷顧系統保佑……”
到了最關鍵的地方寧安不敢分心,只見壁畫中,三人的身后,繪有方形墓壙,其中伏著一具尸體!
這尸體,定然是成吉思汗的遺體,這方形墓壙,就是其陵墓!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往下看去,這內容就有點玄幻了,似乎有四只白鶴,用嘴將成吉思汗的尸體銜起來,然后放入墓壙中。
“果然是駕鶴西去啊!嘿嘿!”
寧安見怪不怪,哪個皇帝不想給自己美化一下,什么神諭歸天,蹬鶴西度都是瞎掰罷了。
剖木為棺,是蒙古人的安葬之禮。明人葉子奇所著《草木子》載,元代蒙古人送終之棺。
乃木二片,鑿空其中,人形大小,合為館,置逃體其中,加保漆畢,則以黃金為圈,三圈乃定……
圖中所繪,正與此描述相吻合!
不過這棺木有點眼熟,但見不著實物寧安也想不起來。
此處壁畫對寧安已沒有秘密可言,因此,寧安又輾轉來到了,另一個名氣很大的石窟。
在阿爾寨石窟,山頂平臺西北處,寧安有一人工開鑿的坑道,北側連一石窟,據說是成吉思汗養傷時的住所。
而且,在阿爾寨一百零八石窟中,此窟夏秋季節最為陰涼,但此處是一個開鑿在地面以下的石窟。
別的石窟均是依山勢在側面開鑿,唯獨這眼石窟是挖進地面以下,然后開鑿的。
“難道這個石窟即壁畫中之墓壙,也就是,成吉思汗逝世之后的停靈之陵墓?”
寧安總覺得不會太簡單找到陵墓,果然把駱駝牽過來確認后,這傻駱駝一點反應都沒有。
“你這憨憨不會是冒牌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