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第十二章兵分三路
翌日,又給張驍泡了兩次,吐出的血一次比一次紅了,也可以說話行動了,但胸口的黑氣一點沒有褪去的意思。夢子給他把了脈,說:“看來只能控制尸氣不發作了。以后慢慢再想辦法根治。”
“沒事,不影響吃喝就好。”張驍安慰他,“夢哥哥,謝謝你。”張驍開始叫夢姐姐,曾被壑子狠狠罵了“你這臭小子,中個尸魂氣,就連男女都分不清了嗎?”于是就改口叫夢哥哥了。不過夢子挺受用。
“大家的救命之恩,張驍一并都記下了。”張驍對其他兩人也拱手感謝。“就屬這小子嘴甜。知道我們的救命之恩就好。”壑子說。此時屋中的鈴聲響起,三人立刻放下張驍,起身出門。張驍好奇,也悄悄跟了出去。
叔子研究了近一夜,現在才醒,一睜眼就聽到隔壁琴聲,看來洛子恢復的不錯。他又躺著聽了一會琴聲,才起身梳洗,拿著竹簡和金冊去找洛子。
洛子此時已收了琴,坐在案前寫字。他的字介于隸草之間。見叔子進來,放下筆,看著他,目光柔和:“如何?”叔子舉了舉手中的竹簡,說:“這無字竹簡目前還沒頭緒,用過藥水涂了一點,也沒顯出什么。倒是這金冊上的符咒,有點發現。”洛子伸手拉了拉床邊的繩子,然后起身去倒茶。
叔子背對著洛子,剛想轉身看他,便聽到輕輕的叮當聲,知道是洛子走過來了。他一側頭,洛子已挨著他坐下,倒了杯茶推給他。叔子心頭一暖。這次受傷之后,洛子對他明顯沒那么冷了,這讓叔子很高興。
不多時,彌子、壑子、夢子進來了。洛子見眾人都來齊了,就示意叔子繼續。
“據我所查,這金冊上所寫并非什么符咒,從字形上很像鳥蟲篆。”
“相傳這鳥蟲篆,盛行于春秋戰國,為皇朝王族專用,普通人絕不能用的。傳說古人希望借助鳥可上天的神通,將鳥與文字結合,希望與天地交流,與神靈和祖先溝通,祛邪納福。所以鳥蟲篆多用書寫符節幡信,或裝飾于儀仗禮器、宮殿用具之上。為何會寫在曹沖墓的金冊上。“夢子說。
“夢子所言不錯。據我查,這符節多為金、銀、銅所制,多用于傳達命令,調兵遣將,令行公務。鳥蟲篆曾是秦漢兩代官文之一。你也說了鳥蟲篆多用于符節之上,又有祛邪納福之意,那么刻在金冊上,放于墓中,也算合理。”叔子解釋說。
“陰兵符?!”其余三人異口同聲。
叔子搖搖頭說:“應該不是我們要找的陰兵符,但肯定藏著某些相關信息。否則曹公怎會藏于愛子的體內呢。”眾人點頭表示言之有理。
叔子接著說:“鳥蟲篆起于商。自古帝王對其寵愛有加。據說都很喜歡用鳥蟲篆。秦皇掃平六國,先滅了六國文字,燒了六國古書,卻偏偏保留了盛行的鳥蟲篆。并將其列為八種官文之一。后來秦皇命丞相李斯用鳥蟲篆書寫,由玉工孫壽雕刻了傳國玉璽,上面的八個字就是用鳥蟲篆所書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眾人像聽書一樣聽的津津有味。
“到了漢皇帝,也有很多喜歡鳥蟲篆的。其中漢靈帝還設立了鴻都門學,廣收善于尺牘和攻讀鳥蟲篆的人。包括被曹公所挾的獻帝,也很喜歡鳥蟲篆。”
“曹公和這個鳥蟲篆有何關系啊。”壑子催促說。
“這就要提到了。曹公三代都很喜歡鳥蟲篆,自曹公,到二世丕,到三世睿。而漢末書法家蔡邕也精于鳥蟲篆,他是曹公故友,建安十一年,曹公把蔡邕的女兒蔡琰迎回漢。建安十一年?!”叔子突然聲調變了,轉頭去看洛子。洛子向他點了點頭,示意自己聽到了這一時點。
三人早已聽的入迷,催促他快些說:“建安十一年怎么了?”
“沒什么,暫時只是推測。”
“你說的蔡琰,是不是就是那個出嫁匈奴的蔡文姬啊。“
”不錯。正是。是否可以這樣推測:蔡邕精于鳥蟲篆
(本章未完,請翻頁)
,曹公迎回蔡邕獨女蔡琰,讓其為自己解讀了金冊上的文字。次年曹沖病亡,金冊做了陪葬。”這些話他貌似是對洛子說的。
“那這金冊上寫的是什么呢。”
“據說當年各諸侯國對鳥蟲篆書寫的字體也各有不同,雖楚、吳、越、蔡、徐、宋、曾、申、許、齊、邾、晉、中山都有使用。但鳥蟲篆卻一直認為是楚文化。所以楚地也許會有人認識這些字。”
“那也就是說,我們要楚地咯?”彌子一聽要走,立刻興奮。洛子一直靜靜地聽著,時不時端起茶杯抿一口。此時方才開口:“赴楚。”
眾人一聽要離開這里,都很興奮,畢竟在這里待了近月。洛子環顧四周又說:“兵分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