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第六十七章王匕魁星
張驍掏出一個卷軸遞給韓悅和桓伊,桓伊接過來打開一看,是前涼國的懿旨,大致的意思即日起令肅海王張驍交出此次南下的兵權和將令,由撫遠將軍李江容接替,落款蓋了大大的方印,應該是前涼國玉璽。
韓悅輕輕嘆了口氣,拍了拍張驍,既是為張驍惋惜,也為這次營救行動失去張驍這一路重要幫手而失望。桓伊則還捧著那道懿旨仔細地看。
“張驍,你這次帶了多少人馬南下?”桓伊問。
“二千。原本王兄不想參與,畢竟我們是漢人,祖爺爺又出身漢將。所以皇爺爺在世就曾立下誓言,永不攻漢。所以他就讓我帶了二千人,湊個數而已。而且臨行前還囑咐我,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參與。”張驍嘟嘟著嘴答道。
“懿旨并沒有削去你的王位,只是讓你交出此次的兵權。也沒說為什么。這懿旨倒是簡單扼要。”桓伊輕哼了一聲。
“你也覺得不對勁?”張驍湊上來也開始仔細端詳起那張差點讓他撕了的懿旨。
“你確定這是你王兄頒布的懿旨?”
“王兄肯定不會親自擬寫,但這玉璽肯定是啊。”
“你最好再仔細看看。都說前涼王張駿年輕有為,一道懿旨措辭卻如此草率。不是他徒有虛名,就是他的書令官太差。”
“好像這印確實有問題。”張驍拉過桓伊,“你幫我看看,這印的右下角是完整的還是有缺口。”
桓伊和韓悅一聽,同時把臉湊過去,二人仔細看了看那印,有對視了一下,“這印蓋的很清晰很完美呀。”
“完美?”張驍聽二人用這個詞,一把奪過懿旨,仔細看了又看,“不對,有問題!王兄的玉璽不可能如此完美!”
“你的意思,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這不是你王兄的玉璽?”
“如果真的如我們所見,確實不是。前涼的玉璽原本是當年祖爺爺做漢將鎮守涼州時的將印,皇爺爺不忘故國,所以立國后沿用此印作了修改。將印的玉自然不會用上等的羊脂玉,征戰多年已有瑕疵。所以皇爺爺就找了金石高手進行修補,并在玉璽的四角用軟金包了護角。雖然蓋出來的印記完整,但畢竟金的質地軟于玉,所以每次蓋印不是玉的部分深一些,就是金角部分稍淺,只是旁人不太留意罷了。而今日仔細看這個懿旨上的印跡卻線條勻稱、深淺均勻。”張驍娓娓道來前涼玉璽的典故。
“為了幾千里外的區區二千人馬,你王兄值得八百里加急地發道懿旨,卸了你的兵權么?”聽完張驍的話,桓伊微笑道,“那日你說來洛陽已有七八日,可偏偏見過我們后就收到卸釋兵權的懿旨,這未免太巧了。”桓伊看著張驍說。
“你的意思,有人假傳懿旨?”張驍順著桓伊的話思考著,猛地他一拍桌子,怒聲喝道:“好一個李江容,居然敢假傳圣旨,小爺我差點上了你的當。真是吃了熊心豹膽。”說著就要提劍沖出房間,被韓悅眼疾手快一把拉住:“驍弟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