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典的主體框架已經確定,字數也差不多定了下來,現在難的是給每個字注音釋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打算很難統一,每個字都要爭論許久才能定下來。
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信息被泄露出去,文學界也對大字典編撰投入了更多的關注,又有許多大儒名師要求加入其中。
就連一向清高的世家都忍不住想參與進來,不過可惜,被李世民給否決了。
對于這一點岳山并不奇怪,世家看不起李氏皇族,李世民對他們也是恨之入骨。大字典就是刨世家根基,怎么可能會讓他們參與進來。
大字典編撰工作為為學界所關注,龍首山書院也連帶著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道。
這里聚集著眾多名師大儒,雖然不是書院的先生,但畢竟同處一個屋檐下,偶爾也是會被拉去給學子們上課的。
所以已經有不少外界的學子遞交申請,向來這里求學,不過都被裴矩給拒絕了。
還有就是岳山的那幾本教科書也終于走出了京師這個小圈子,漸漸流入天下各地,暫時還沒有引起太大的反應。
不過裴矩還是提醒他做好思想準備,水面下很可能在醞釀著一股針對他的激流。
后面又說了一下李德武的情況,他一邊積極融入京城圈子,一邊把他在嶺南的所見所聞編著成書,期望能給岳山帶來幫助。
岳山給他回信,先是感謝了對家里的照顧,又淺談了一些自己的情況,之后就沒有了。
這回信是最簡單的,不是輕視裴矩而是這老頭已經退休,他自己也不愿意多談朝中的事情。現在能讓他掛心的事情不多了,大字典是一個,李德武的仕途是一個,裴家的未來只能算半個。
這種情況下沒必要和他說太多別的事情。
而且他都活了八十歲了,什么大風大浪都見過,說那些虛的只會惹人煩。
最后一封信的寄信人讓岳山驚訝不已,居然是王績。
雖然在京師的時候兩人私交甚好,甚至岳山離京的時候還用套路把書院交給了他打理。
可兩人之間更像是君子之交淡淡如水,平時基本沒聯系過,這還是他第一次寫信。所以岳山也很好奇里面寫的是什么。
打開看了開頭有些啼笑皆非,這人果然是個另類,別人寫信開頭都是寒暄客套問好什么的。他的開頭就是問岳山什么時候回去,還說請岳山喝酒給他壓驚。
這就算是對他遇刺之事的回應了,果然另類。
接下來就是直奔主題,說皇帝最近的許多政策和行為很詭異。
在禮部新設了個教諭司,負責管理太學、六學,還要在各大名城開設書院。而且讓孔子的嫡系后人孔穎達擔任教諭司的主事,看起來很像是要抬高儒家的地位。
這本來沒有什么,說明皇帝重視文教。而且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后歷代都比較尊崇孔子,唐朝雖然拜了李耳為祖先,但用儒家思想治國也沒什么奇怪的。
畢竟李淵這個自認為李耳后人的家伙并不信道教,而是崇信佛教,李世民用儒家文化治國也不是不能理解。
之前一直被打壓的儒家就很開心了,以為自己的苦日子到頭了。可還沒高興幾天,李世民有給了他們當頭一棒。
他屢次在公開場合抨擊儒家文化,關鍵是他說的有理有據讓人無法辯駁。這下儒生們摸不透皇帝到底是什么心思了。
王績雖然放蕩不羈,但也是儒家門生,自然關心這一點。所以就寫信來詢問岳山知道不知道皇帝要干什么。
而看到這一段,岳山笑了,李世民終于按計劃對儒家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