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他就沖到外面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化學院的學生。聽到這個消息,化學院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
雖然當官才是這個年代大家認為最好的出路,可去公立書院教書也算半個官面身份,可以按月領取俸祿。
而且岳山上輩子是老師,知道這個職業的通病——工資太低,反正他干了好幾年也才不到三千,那日子簡直提不成。
所以當初創立書院體系的時候他就利用自己的特權,給書院先生定下了還算可以的俸祿。不能算特別多,起碼能保證一個五口之家三天一頓肉菜還有結余。
而且這還只是死工資。
這個年代讀書人特別少,賺錢的機會就多。不管是給人寫信、取名字、逢年過節寫對聯什么的,多少都能賺點補貼家用。
所以公立書院的先生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已經是非常體面的工作了。化學院的這些學子去當先生,也算是對家里人有了交待。
最吸引這些學生的還是可以留在渭水書院,這可是大唐最著名的書院。
這里的先生見了長安令都能說的上話,如果是名宿那更是權貴的座上賓,就算最普通的工作人員出去也別人也會高看三分。
至于工資就更別提了,五口之家一天吃三頓肉還能有結余。
但對于這些學子來說,工資待遇什么的都是虛的,關鍵是他們喜歡化學。這里有許多的志同道合者,他們享受在這里學習搞研究的氛圍。
聽到他們的歡呼聲,岳山也發自內心的高興。
這些學生都是真正的化學愛好者,因為興趣才來這里學習研究,身為院長有義務為他們提供后勤保障。
不說多好,起碼不能差。
至于書院能不能養活這么多的人……眼下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化學院滿打滿算才不到兩百人,書院全養起來都沒問題。
以后學生多了在想辦法進行分流就好了。
遠的不說,棣州書院和黃鶴書院現在還都沒有開設理科分院,未來肯定是要開的,到那時候起碼也要弄過去三五百個專門的人才才行。
這么一算,以現在理科學院招生的速度來說,十年內都不夠自己內部消化的,不用擔心養不養得起這個問題。
不過隨即岳山又想到了物理學院和生物學院。
生物學院不用他擔心,實在不行可以轉行去學醫,現在醫生的地位也高還賺錢,是個不錯的出路。
麻煩的是物理學院,可化學院面臨同樣的尷尬,或許現在他們之中不少人已經被家里人催促了。
想到這里他趕緊去了隔壁的物理學院。
然而到了這里卻讓他看到了無比憤怒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