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預見的是,這場斗爭會一直延續下去。文明之爭沒有妥協的可能,尤其是對西方那種狹隘的文明而言,沒有共同發展這個概念。
他們是容不下任何不同文明的,尤其是比他們優秀的文明,肯定會想辦法消滅對方。
李世民雖然不知道什么叫文明之爭,但他很清楚這些古國被發現意味著什么,激動的道:“這些遺跡的具體位置在哪?我馬上派人去挖掘。”
“千萬別,挖掘遠古遺跡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不是隨便挖挖土把東西刨出來就可以的。岳山連忙勸阻道:
“如果我們現在貿然下手,可能百分之九十九的東西都會被損毀。最好先把它們繼續放在那里不要動,從現在開始找人專門研究這方面的知識,等有把握了在開始挖掘研究。”
李世民道:“不挖掘遺跡如何證明殷商存在?”
岳山道:“既然有甲骨出現,就代表有遺跡被無意中發現。先追查一下這一批甲骨是在哪發現的,到時候看情況在采取下一步措施。”
“如果可以就先開挖這處已經暴露出來的遺跡,想必應該能證明殷商的存在。實在不行也可以先拿這一處遺跡練手,等有經驗了在開挖別的遺跡。”
李世民這才點頭道:“好,就照你說的辦,盡快查出來龍去脈。”
甲骨文的事情就此告一段落,兩人終于把話題扯到了今天的主題上。
“現在可以說你研究王朝更替的心得了吧?”
岳山頷首道:“此事說來話長,要從遠古時代說起。”
“不過在此之前需要先給你普及幾個詞匯,頭一個是生產力,簡單來說就是人類從這個世界獲取各種資源的能力。”
“比如人類捕獵、放牧、種植、捕魚、種桑養蠶織布做衣服的能力,都是生產力。”
“還有一個是生產關系,就是基于生產力誕生的相互關系……簡單點說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還有社會結構是……階級……”
岳山先把這些來自于前世的詞匯一一給李世民解釋清楚,否則很多話題都無法展開。
而李世民聽到這么多聞所未聞但又如此準確貼切的詞語,很是興奮,對岳山接下來要說的話更加的期待。
等他明白這些詞匯之后岳山才開始進入正題,道:
“在遠古時期,沒有鐵甚至任何金屬都沒有,人類能使用的工具非常少。而且那時候人類還沒有掌握種植的技巧,實物來源只有捕獵和大自然采集兩種。”
“身體強壯的人負責捕獵,實際上這個工作大多都是有男人擔任。女人體質較弱,主要從事采集工作。”
“在沒有工具的情況下捕獵的效率很低,很多時候都是空手而歸。反而是采集工作,收獲比較穩定,每天都能固定獲得一些食物。”
“所以當時女人獲得食物的能力遠比男人強,而且女人會生孩子繁育后代。所以當時的女人地位比男人高……”
這就是母系社會,雖然很顛覆三觀,但李世民并沒有出聲打斷。
解決王朝更替本身就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再驚人的道理比起它都顯得不值一提。
要是岳山還一直老生常談,說什么親賢臣遠小人愛民如子之類的,他反而會失望。只有這種驚人的理論,才能說明他的思考和別人不一樣。
“后來人們發現植物的種子撒在地上能發芽長大,能結出果實。而且這樣比起捕獵和采集更加穩定更加安全……慢慢的就學會了耕作。”
“當人類學會耕種之后,社會關系再一次發生了變動。男人身強體壯比女人更適合耕種,成為一個家庭最主要的勞動力,也是一個家庭食物的主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