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要是李泰的子孫不爭氣自己亂搞把王國搞沒了,那就只能怪自己了。
外界關于分封的討論越來越激烈,有反對的,理由自然是歷史已經證明分封是錯誤的。
有支持的,理由是之前的朝代也沒有經歷過大唐這樣的局面啊,遠在千萬里之外的領土很難有效治理,采取分封就是最好的方法。
反對的人以清流為首,支持的人則以宗室為首,兩個群體背后都有支持者不停的拱火。
清流的支持者大多都是故土難離派和沒資格參與分封的,宗室背后支持的基本都是自認為有資格獲得分封的權貴。
兩派打的那叫一個狗頭淋血。
新學派難免也參與了進來,也是有支持有反對的。兩幫人都想拉岳山下水,私下沒少找他主持大局,不過都被他拒絕了。
理由都是現成的,閉關著書不問政務。
為了躲避這場風波,連籌建博物院的事情都暫緩了。
不過他對這件事情一直都保持著關注,只是他的關注點不是分封本身,而是李世民隱藏在分封背后的那一步大棋。
削弱權貴階級的特權。
之前他給李世民講過生產力、生產關系和社會結構的話題,其中就有談到過稅收問題。
想讓國家延續的更長久一些,不至于因為財政不足而亡國,就必須收回權貴階層的免稅特權。
但想做到這一點實在太難了,難到了岳山這個穿越者都認為眼前毫無辦法。
必須要通過兩三代人徹底打敗世家和權貴階層,才有那么一兩分希望。
可李世民卻在沒有辦法中創造出了一個辦法,利益交換。
改革實際上就是利益再分配,利益被損害的一方自然會反對。現在李世民用了一個巧妙的方法,用更大的利益交換你的免稅特權。
海外的領地對大唐來說就是雞肋,鞭長莫及很難完成有效統治,反而導致朝廷結構臃腫管理成本成倍提升。
但對于那些權貴來說就不一樣了,是他們實現家族質的飛躍的機會。從一個權貴成為事實上的諸侯王,誰都知道該怎么選擇。
對于此時的人類來說地球太大了,大到了大唐的權貴都不夠用了。李世民完全不用擔心無地可分,只要那些權貴愿意,能把他們都送出去。
而這些權貴則占據了擁有免稅特權的大多數,把他們送走,剩下的那一小部分還不是任憑朝廷擺布。
真要是讓他把這件事情做成了,中國真的有可能提前一千多年實現官紳一體納糧的偉業。
照現在的情況看,這種可能性非常大。因為到現在為止都沒有一個人反對這件事情,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分封本身上,默認了封國換特權的存在。
可以說這是一個陽謀,也是一個雙贏的結局。最妙的地方在于,居然沒有人意識到這個是局。
每每想到這一點,岳山都對李世民佩服不已,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到這個點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