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一聽女皇帝此話,頓時嚇得不輕,連忙把頭磕到了地上,慌張地說到:“兒臣不敢!只是臣剛好聽聞此事,知道三郎無狀,被人蠱惑,得罪了梁王府,特來給陛下和梁王陪個不是!”
女皇帝輕蔑地笑了一聲,說到:“剛好聽聞?確實夠巧!李三郎被人蠱惑,蠱惑之人是誰?李客嗎?只要李三郎今夜承認蠱惑之人是李客,與自己無關,朕索性就將此事歸罪于那李客,對其不再追究。”
聽女皇如此說,太子連忙小聲對李三郎說到:“還等什么?快向陛下言明蠱惑之事啊!”
此時的李三郎心中甚是糾結。表面看來,今日種種,從對契丹死士的目的推斷、到尋得阿齊娜公主的貼身侍女朵鈺、再到讓其出兵闖梁王府抓捕武江,皆是李客一步一步的引導他,今夜事情發展至此可以說是李客所致也不為過,但那李客真的是心懷叵測,構陷自己,甚至是禍及自己父親的人嗎?那他這么做又是受何人指使?現在他不是連自己都身陷囹圄了嗎?李客到底值不值得信任?這一連串的問題此時占據了李三郎的心里,使他有些無所適從。
見李三郎陷入了沉思,太子李顯不得不在一旁催促。李三郎回過了神,不知道為什么,他心中始終相信李客,他確信李客不可能會聯合他人構陷自己,但轉念一想,此刻他不能意氣用事,只有先保住自己才能有翻盤的機會。
況且太子此刻冒險進殿保自己,顯然是安插在女皇帝身邊的眼線急報了此地的情況,女皇帝現已察覺此事,換言之這個眼線已經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能在女皇帝身邊安插眼線不容易,太子寧愿犧牲此人也要來保自己,自己斷不能辜負他人,要不然就更得不償失了。
在心中盤算清楚得失后,李三郎終于說到:“陛下,剛才臣細細想來,今日之事確是受那李客所惑,臣愿向梁王和武江大人賠罪!”
武三思鼻氣一哼,冷冷地說到:“賠罪?如何賠罪?就這么三言兩語的幾句話此事就算了結了?那日后任誰都可以帶兵闖我梁王府了?那我這梁王的顏面要往哪擱啊?”
太子連忙說到:“梁王還請息怒,三郎年幼,缺乏管教,還請梁王高抬貴手!放他一馬,日后定當回報!”
女皇帝開口問到:“依梁王之意,此事該如何處置?”
武三思雙手一拱,說到:“陛下明鑒,此事皆因李三郎查案不實所致,故臣以為,其實無查案之能力,龍安司不應再由其管轄,應交出龍安司的查案、調度之權!”
女皇帝聽罷,突然震怒,當即拍案,厲聲喝道:“說到底!梁王還是為了權力。早朝之時就已言明,此事交由張柬之代為查辦,所用之人由他調配,汝休要再言此事!”
女皇帝大怒,武三思也自知失了言,不敢再行強辯,此時太平公主緩緩說到:“依本宮之見,此事梁王還是得饒人處且饒人,息事寧人吧!說到底都是皇家自己的事,今日阿齊娜公主也在場,別爭奪過度,倒是讓別人看了我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朝的笑話。”
今日之事之所以能演變至此,其中緣由武三思心中也自是有數,自己和武江現在算是脫了險,這背后操縱此事之人十之**就是太平,此刻她發話制止,定是此番行事的目的已達到,如果自己再糾纏下去,興許會壞了事。再說,女皇帝明顯還是偏袒于太子一方,如果自己還不退讓,必定會同時得罪了女皇帝和太子,那到時自己更不好收場。況且今夜太子也算是委曲求全的跟自己求饒,面子上也掙足了,想到這里,于是說到:“既然太平公主也開口了,那本王就不再計較,還望太子日后好生管教,李三郎好自為之。”
太子聽罷連忙施禮答謝。女皇帝繼續問到:“汝等可還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