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李客沒有沉默,連忙說到:“李司丞萬不可如此,吾二人尚能自保,李司丞千金
(本章未完,請翻頁)
之軀,如何能隨吾等犯險?”裴旻也是連忙一同勸阻,可李三郎也是那種一旦拿定主意就萬難更改之人,無論二人如何勸說,也執意如此,李客無奈,只得嘆聲道:“既然如此,那到了山洞口,還請李司丞在洞外接應,勿讓吾等為難。”李三郎見李客松了口,也不再執拗,點頭答應了,于是三人駕車出發,直奔城東。
一個時辰過后,三人已到了城東十五里處,三人下車后將馬車藏在了路旁,又躲在暗處觀察了一會,確定無人跟蹤后,遂開始尋找信中的所提到的葫蘆洞。
城東十五里已算是遠離神都,此處人煙稀少,樹木雖不及夏日時節繁茂,但山上、山下也算是樹木茂密,三人剛好是在山腰的位置,一眼望去,山谷內景象皆被樹木遮擋,裴旻見此狀不免嘆道:“這么大的山,吾等該如何尋找?”
李客搖了搖頭,也是一臉無奈,此番景象是三人出發前未曾細想到的,這荒山野嶺之中要尋一洞確實困難,適才應再問清楚一些,不過料想高戩也不會知道具體的位置。李客再次四周望了望,繼續說到:“吾以為這庫勒多提那無論是何物,定是被克多等人搬運至此,料想應是會留下足跡,吾三人還是先設法尋找到足跡吧。”三人對視了一下,一時間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于是便分頭開始尋找。一刻過后,裴旻終于尋找到了一條小徑,仔細觀察,還有人行過的痕跡,李客聞聲連忙趕了過來,俯身仔細觀察,這是一條泥土路,隱藏在一堆荒草的背后,若不是裴旻心細,還真不易發現,李客在小徑上走了幾步,又俯下身來繼續觀察,然后朝二人開口說到:“依吾之見,應是此路。”
李三郎滿臉疑惑,問到:“李都尉,為何如此肯定?”
李客指著地上的腳印說到:“小徑上先前的足印比吾剛才所踏更深一些,應是抬重物所致,近幾日無雨,足印較為清晰,以足印的新舊程度來看,應是近幾日所產生,故吾推斷應是此處。”
李三郎聽罷,心中不免對李客細致的觀察能力感到佩服,于是答到:“既然如此,那吾等盡快出發吧。”說罷,三人便沿著此徑小心翼翼地開始前行。
大約又過了一刻,三人終于來到了山谷底,前面是一條小溪,前人留下的腳印到此地也就消失了,李客在附近又找尋了一番,也沒再發現腳印,一時間,李客不免有些心焦。李三郎抬頭四周望了望,此地竟有一種熟悉之感,周遭景物似乎有些似曾相識。
李客轉身嘆聲說到:“腳印應是被人故意抹去了,就像那日神都城外的駝隊劫殺案一般。”
李三郎正入神地觀察四周,一時間沒注意李客的說話,最后喃喃說到:“此地吾似乎曾經來過。”
裴旻聽得清楚,上前一步問到:“李司丞曾到過此地?”
李三郎又朝小溪旁走近了一些,四周確認了一下,轉身說到:“正是此處!大約七、八年前,父王、姑姑帶吾至此處狩獵,突遭大雨,吾等順著小溪往下尋找避雨處,后來發現了一個上洞,那個山洞兩個洞口相連。。。呈葫蘆狀,姑姑所指必是此處!”
李客聽罷,心中一喜,連忙問到:“李司丞的意思是順溪流往下走?”
李三郎點了點頭,答到:“正是!”
說罷三人又沿著小溪開始往下游走去,沒過多久,李客終于在草叢中又發現了腳印,如此一來,更加堅定了三人的推斷,李客面露欣喜,于是帶著二人加快了步伐,約一刻過后,小溪的對面終于出現了兩個山洞,緊緊相連,遠遠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望去,真像似一個橫臥的葫蘆。
李三郎指著山洞說到:“正是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