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養豬太累了,要是養一百頭豬的話,僅僅豬草就是個大問題,我不是想養豬,而是準備賣豬飼料。”
“賣豬飼料?這個想法好啊,不說遠的,就說我們李家村和你們許家村,家家戶戶都有喂豬,而且都面臨著豬不肯吃的問題,咱們兩個村按兩百戶算,每戶兩頭豬,也就是四百頭豬,對了大仙,你這豬飼料準備怎么賣?”
“我暫時的想法是,每頭豬每一天的豬飼料用量收一文錢。”
“一頭豬一天一文錢?一頭豬一年就要三百多文錢,一頭豬能夠賣八百文錢就不錯了,你的豬飼料需要三百多文,而且買幼豬崽也需要一百多文,這么算下來的話,一頭豬最終就只剩下三百文不到,大仙,你說誰還買你的豬飼料啊?”
李小歡分析說道。
他說得沒錯。
不說古代這個時候,據許仙在現代社會的了解來說,像鄉下農民家里邊喂的豬,算上幼豬崽、飼料、平時所花費的時間、人工等等成本,這樣算下來的話,沒有誰能夠賺錢,都是虧。既然是虧,為何還有那么多的家庭喂豬呢?
這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鄉下農民都有種地,像菜葉、糧食等等農作物,在滿足一大家人吃之后,還有可供豬吃的足夠豬食,而且那些多出來、或者次品的菜葉糧食等等,如果不用來喂豬,也就是浪費掉,相當于是成本極小。
其二,一天就早中晚喂三次,平時基本上都不用管,不浪費時間。
其三,自己喂的豬,自己吃著更放心,味道一般都會比在外面買的豬肉更香。
其四,
算了,不說四了,還是說眼前的事情吧。
許仙抬頭看了李小歡一眼而問道:
“小歡,如果用了我的豬飼料,一頭豬一年就能夠長到兩百斤呢?”
“兩百斤?怎么可能?別說一年長到兩百斤,一年多能夠長到一百斤就不錯了。”
李小歡不相信的說道。
一頭豬要長到一百斤,需要一年多時間,差不多是這個時代在沒有豬飼料下的平均水平。
“小歡,你知道大白和二白在這六天中長了多少斤嗎?”
許仙沒解釋,直接問道。
“能夠長到兩三斤就非常不錯了。”
李小歡估計著說道。
“呵呵,不妨告訴你,昨天晚上我們稱了,大白長了五斤五兩,二白長了四斤四兩。”
許仙笑道。
“五斤五兩?平均一天差不多長一斤了,大仙,你以為我還是三歲小孩子那么好騙嗎?”
李小歡完全不相信。
“這樣吧,我知道你不相信,等會兒把這些藥草洗完晾上之后,你跟我一起去稱稱,等過兩天你再來,咱們一起稱。”
許仙不想多解釋。
“好啊……”
李小歡應道,繼續幫忙清洗藥草。
清洗完藥草,并幫忙晾在院子里后,李小歡立即就要和許仙一起稱重大白和小白兩頭小豬崽了。
重量出來了,大白33斤3兩,二白28斤7兩。
“大仙,你不要跟我耍賴哈,我會好好記著這兩個數字的,還有,我把這幾個數字寫到這墻上,你改沒改我一眼就能夠看得出來……”
李小歡牢記著數字,而且還把這兩個數字寫到了豬棚的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