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一些百姓看著這些士卒,露出羨慕之色,心想,若是我是他們之中的一員就好了,到時候我殺了敵軍,就可以封爵,就再也不是卑賤之徒了!
大軍持續開赴,時間飛速流逝,一晃兩天,三千魏軍終于來到安路山,兩軍會師之后,魏琊合二為一,組成五千魏軍,外加一百千牛衛,五千魏軍之中,五百士卒為輜重步兵,專門負責押送此次五萬石軍糧,屬糧草官掌管,糧草官暫時由左宮候苗三擔任。
由于魯國當時送了一百匹戰馬,使魏軍的騎兵達到了五百,五百騎兵,為先鋒營,屬先鋒將軍古兀掌管。
剩下四千士卒,長戈兵一千、短戈盾兵一千五百、弓兵一千五百,還有接近三百的死刑犯,組成刑徒軍,又趙華掌管,其一百千牛衛為督戰隊,專門監督刑徒軍!
分配好兵種之后,魏琊花了三天時間,來了一個全軍比武,以能力分配軍職,最終選出三個校尉,八個軍候!
魏**制,五人一伍,設伍長,十人一什,設什長,五什一屯,設屯長,兩屯為隊,設軍候,五隊為營,設軍尉,兩營為軍(通常有左軍、右軍、中軍稱呼),設校尉!
三個校尉為公孫信、牤牛、百里宏,公孫信為長戈兵校尉,牤牛為短戈兵校尉,百里宏為弓兵校尉。
公孫信和百里宏很年輕,都是二十六歲,并且兩人并非魏國人士,而是來自較遠的晉國,兩人是同鄉,同拜一人為師,兩人出學之后,就入士為官,可惜,由于兩人的師父不是很有名,再加上兩人出身都不高,導致仕途被阻,國君不信任,無法實施心中報復,最終選擇浪跡天下,直到來了魏國,被魏國的二十等軍功爵制所吸引,從而投入魏國。
這兩人的武力不是很高,能當上校尉,完全是因為魏國士卒沒有幾個厲害的,再加上古兀沒有參加,古兀之所以沒有參加,那是因為他已經是先鋒將軍,沒必要去爭一個校尉,而且以他目前的統軍能力,無法同時指揮兩個兵種。
對于公孫信和百里宏兩人,魏琊還是挺看重的,因為他們兩個雖然不是萬人敵,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絕世猛將,但腦子好用,屬于謀略將領。
對于魏國的看重,兩人也察覺到了,心中很慶幸投入魏國。
而牤牛,魏國本地人,人如其名,渾身暴漲的肌肉,跟牛一樣,身材極為魁梧,雷公臉,不怒自威,面目猙獰,武力上只輸古兀一絲,嗯...智商還行,不是那種莽夫,算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猛將。
三個校尉各司其職,原本頭上有一個都尉,但魏琊暫時沒有封誰為都尉,準備先滅了南國,以戰功來封。
封了軍職之后,五千魏軍五臟俱全,大軍正式開赴東禾。
大約一天路程,五千魏軍來到東禾縣十里外,隨即安營扎寨。
東禾縣城墻上。
一千五百南軍駐守,皆嚴陣以待,弱冠之年的公子慶站在城墻高臺上,神情倨傲,遙望著遠處模糊的魏軍營地。
PS:“今日最后一章,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