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此同時,和上京城相隔千里的嶺南,楊上堂叔侄兩人的尸體被發掘之后楊明堂就從楊家調來了幾個子弟,開始排查他的死因,一連幾天過去了,也漸漸的被他們給摸出了一條線索出來,楊明堂主要就是從一個方面下手的,那就是楊上堂在死前接觸過什么人,接了什么活,因為當初他從楊家出來后,都知道他是來嶺南接風水生意的。
有利益就會有瓜葛然后才會產生沖突,以楊家這塊金子招牌的話,他們很自信如果不是出現了巨大的利益沖突,殺人者是絕對不會冒險得罪他們整個楊公世家的。
為啥?
楊公世家扎根在北方的奉天府,到現在為止差不多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了,從楊筠松往下到如今已經走過了不知道多少代,家族底蘊深厚,關系盤根錯雜,下面的弟子和楊家人到處在開枝散葉,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龐大的家族,在南方他們的勢力延伸可能還稍微的差一點,但是在長江以北楊家的名號拿出來,那就是一桿旗子。
所以,楊明堂深信如果不是巨大的利益沖突,是不會有人冒險得罪他們楊公世家的。
可惜的是,楊明堂有一點料錯了,楊家的金字招牌雖然很大,但是碰到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人,還真沒把楊家子弟當一回事。
多天過去以后,楊明堂順藤摸瓜的就找到了楊上堂最后一次接手的生意,是跟一個姓徐的商人接觸的,徐家作為嶺南根深蒂固的坐地戶名頭很是響亮,楊明堂幾乎稍微打聽一下,就知道對方的底細了,但是線索到這里就斷了。
徐木白的二叔在暗中想要謀算自己的侄女敗露之后,就被徐老爺子打發到了海外去,沒有他的命令徐木白二叔是不可能再回到國內的,所以楊明堂在查到她二叔跟楊上堂之間的利益糾葛時線索就斷了一下,因為他找不到事主了。
不過,總歸是從千絲萬縷中找出了一抹痕跡,也鎖定了楊上堂死前的關鍵之處,楊明堂雖然找不到徐木白的二叔,可嶺南徐家還是在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于是,楊明堂就把眼睛盯在了徐家人的身上,但礙于對方在本地的勢力,他也只能在暗中排查,暫時也沒想著直接找上門去。
另外一頭,幾日前被王長生和梁平平逼著跑來一趟上京的王春野,再回到春城以后就馬上去了見了那位滿姓愛新覺羅的陳大小姐,跟她把經過說了一下。
陳臣聽聞之后,就很是詫異,不太清楚對方火急火燎的跑到京城要干什么,但她一個電話打到了京城,王長生這三個字就在一些八旗子弟中掛上號了。
晚清之后,雖然清廷是倒了,農民翻身當了主人,再也沒有大清的說法了,但幾十萬的八旗子弟還在呢,有一部分去了海外,比如陳大小姐這一支,還有一部分回到了關外,就是東三省,但絕大部分還是留在了京城,并且依照以前的人脈和財力也很安穩的扎下了根,隨著幾十年過去了,有很多八旗子弟的后人,在各行各業都逐漸的發展了起來。
這些八旗子弟們其實還是很報團的,說白了就是宗族的意識比較重,本來就是一個祖宗,雖然大清不在了血緣也淡薄了,可論關系的話還是比較親近的,作為正統的滿清皇室后裔,陳臣的話還是很管用的,于是就有不少人開始替她留意上了王長生。
如果再加上還跟條瘋狗似的仍舊咬著王長生他們不放的余占堂一伙,可以說的是,在不知不覺間初出茅廬的王長生,很不小心的給自己找了不少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