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
“這閥門其實不是放氣閥門,而是……怎么說呢。”痕檢員撓撓頭,勉強組織了下語言,隨后便說道:“總之這是盛裝二氧化碳的‘容器’上的重要零件。
而這個容器并不是咱們常規理解的那種一體的氣罐,而是由多個零件參照類似于榫卯的結構形式拼接而成,并利用罐內的氣體氣壓作為結構強度支撐,能在一定的罐內氣壓范圍下保證結構穩定。
但這個遙控電動閥門……我們推測應該是該氣罐穩定性的一個重要命門,一旦閥門被強行推開,整個氣罐的榫卯結構……至
少閥門周圍的榫卯結構就會發生改變,原本作為強度支撐的內部氣壓,就會瞬間沖毀這一部分結構,進而引發連鎖反應,導致整個罐體崩潰,內部氣體瞬間溢散而出。
而我們拜托技術隊根據現場的各個零件做了個還原,請了這方面的專家大致判斷,猜測該氣罐最高應當足以承受10到12個大氣壓力,內部容積則為60升左右。
換言之,它極限狀態下可瞬間釋放出約莫600到720公升的二氧化碳氣體,如此大量的氣體瞬間釋放到室內空間當中,即可讓一定范圍內的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含量超過10%,這個濃度已足以讓人瞬間中毒昏厥……”
“等等,”蘇平打斷了這名痕檢員的話,說:“這里有個問題。”
痕檢員一頓,隨后點點頭:“蘇隊你說。”
荀牧掏出手機迅速計算了一遍,便接過話說:“600升的二氧化碳,如果緩慢釋放的話,即使是封閉的室內空間,也并沒有太大的威脅。”
“嗯。”蘇平道:“室內按12個平方算,高3米,即36立方,600公升的二氧化碳溢散其中也只是讓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提高個1.67%左右的樣子。
加上空氣中本身的二氧化碳含量,也仍舊低于2%,這個濃度下二氧化碳是無害的。”
痕檢員撓撓頭:“可剛剛說了,這些二氧化碳并非是緩慢溢散,而是瞬間釋放的……”
“問題就在這兒。”荀牧瞥了他一眼,輕笑著說:“見過爆胎嗎?”
“啊?”痕檢員一愣。
“車胎胎壓一般在2.4到2.7個大氣壓范圍內,爆胎引發的動靜都極大,人如果挨得近了都會被炸傷,更遑論10個大氣壓。
這樣的氣壓下,如果真像你說的,氣罐結構發生改變導致內部氣體瞬間釋放出來……那毫無疑問,這氣罐無異于‘破片炸彈’,殺傷力可大的很。
到時候別說那倆中毒的同事得被炸死,恐怕就是室內的家具也得被破壞的七七八八,我們到現場入目絕對是一片狼藉,仿佛被炸過一般。”
那痕檢員撓撓頭:“我倒是沒想的這么細,可從現場上看應該和我們猜測的差不多吧……”
“或許罐內氣壓并沒有達到極限值。”荀牧輕聲說:“如果是榫卯結構,那么只要內部壓力比外部壓力略大些,應當就足以支撐結構穩定了。”
“但如果二氧化碳過少,則不足以在短時間內讓人中毒昏迷。”蘇平接話說道:“我猜,這個氣罐應當并不僅僅只有這點布置才是,或許還有別的什么講究……
這樣,拜托你們再好好查查,最好能把這個氣罐大差不離的復制出來,仔細研究研究……對了,那些氣罐的零件,都在這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