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整個人貌似變好了不少。
第七天……
啪啪啪!
…………
時間又這樣子過去了一個星期。
阮彬差不多當了小半個月的小透明。
終于,羅佑鴻等人一群老學究終于探討完畢,制定出了三個新型的手術方案。
準備逐一進行手術嘗試!
羅佑鴻等專家們研究的這三個新術式方案都是在顱內動脈神經介入栓塞術的基礎改良的。
顱內動脈神經介入栓塞術發明之后,在治療顱內椎-基底動脈狹窄患者當中,平均狹窄率由術前83%降至術后23%,術后30d腦卒中發生率和病死率僅為2.3%,術后6個月再狹窄率為20.4%,出現再狹窄癥狀患者均順利接受二次支架植入術或球囊血管擴張術。
然而,作為一項尚處于探索階段的新技術,顱內支架植入術后出現的并發癥仍急需解決。例如基底動脈有很多為腦干供血的細小穿支動脈,DSA上很難顯示,術中可能會因“支架封堵”“雪犁效應”等作用引起穿支動脈損傷,導致即刻腦干缺血梗死,出現嚴重臨床癥狀。因此,術中保護穿支動脈特別重要。
現在羅佑鴻等人就是想要把這個還處于探索當中的顱內動脈神經介入栓塞術(顱內動脈瘤栓塞術)徹底的變成熟,完全解決“支架封堵”和“雪犁效應”還有支動脈損傷的問題!
一旦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就是站在世界之巔了啊。
手術室內,在羅佑鴻親自擔任手術總指揮,莫旭言擔任一號助手,郭德庸擔任二號助手。
阮彬主刀。
他的每一步都是由羅佑鴻指揮,由于是試驗性的手術,所以肯定不能亂來。
一旦發生手術進行不下去,立馬停止!
而且之前已經經過了多次的尸體手術試驗。
而且這一次的病人都是由于基底動脈瘤太深,尋常的手術已經無法做。只能靠藥物保守治療。羅佑鴻也是跟這些患者解釋清楚,他們愿意親自簽字當志愿者患者的!
畢竟保守治療幾乎就是等死,現在搏一搏也許還能換一條命回來!
“腦橋穿支動脈能過去嗎?”羅佑鴻問道。
“導絲可以過去,但是微導管肯定過不去,只能在近端進行造影。”阮彬搖頭道。
腦橋穿支動脈比其它支動脈更薄,約為3mm,而MPR層厚可更好地顯示基底動脈小分支基本解剖結構,這是因為這些穿支一般走行向下彎曲,朝向腦橋,采用更厚層重建反而引起小血管造影空間分辨率下降。
“雖然無法過去,但是你這一手操作的確是我們都做不到的了。”莫旭言感嘆道。
“是啊,現在手術做到了這一步非常不錯了,起碼基底動脈尾部穿支動脈、基底動脈干及頭端穿支動脈還有它們下一支部的動脈都沒有受損。這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巔峰操作啊!”眾人都是紛紛感嘆。
“可是……現在看來我們的這個1號手術方案應該是行不通了,今天的手術就到此為止吧,先把今天的手術總結一下。看看能不能再改進一下,如果無法改進就試一下2號手術方案了。”羅佑鴻皺眉道。
眾人都是點頭認同。
他們也看出,無法把基底動脈深處的動脈瘤給處理掉,根本無法深入到最里面!
“那撤出了?”阮彬問道。
“嗯,撤出吧。”
幸好這是微創手術,就是在股動脈切開個小口,所以手術終止撤出,幾乎沒有什么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