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彬非常的清楚知道側支吻合幾乎涉及所有穿支動脈。腦橋背側血供主要由小腦上動脈外側支腦橋背側分支、長旋動脈、中腦外側支組成的中腦下外側吻合血管提供。
長旋動脈直接起于基底動脈上段側壁或與旁正中動脈共干,1~2支占85%,15%由小腦上動脈發出,繞腦橋腹側上部向外后走行,常分細支于腦橋外側后區,穿入腦橋,與小腦上動脈橋支吻合,終支分布至結合臂。
想要避開它完全不可能!
他腦海里面的經驗告訴他只能避開大部分,其中一部分支動脈只能是用動脈導絲穿過去的。
“挑選最大的支動脈下手吧。”
他此時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同時也完全根據腦海里面的經驗知道從這一條路入路絕對是有巨大的安全可行的!
也可以避開最大的危險區!
“從基底動脈頭端入路,經過后交通和小腦上動脈以及腳間池處分出的雙側大腦后動脈,再經過后交通和小腦上動脈發出穿支進入丘腦尾端……”
阮彬的每一步動作,羅佑鴻等人都是緊張的觀看著。
“選用最細小的動脈導絲,到時候能不能操作啊?”
“是啊,最細小的動脈導絲太軟了,我怕在曲折的支動脈過不去!”郭德庸皺眉道。
“放心,避開它!從這里穿過。”
“這里沒有支動脈啊?從腦組織穿過?”莫旭言一愣。
阮彬手中繼續動作,一邊道:“這個部位有一條支動脈的,我暫且名為Z支動脈,因為旋轉造影看不到顯示,所以你們以為這里沒有支動脈!”
“嘶……”
“那你是怎么知道的?”
“解剖尸體的時候發現的。”
“那你現在要盲操?”羅佑鴻震驚道。
“造影都無法顯示,只能盲操咯。”阮彬淡淡的道。
眾人下巴都掉下來了。
這也是基底動脈瘤手術的難點之一,以目前的技術,一小部分的支動脈是造影也無法顯示出來的。
目前顱內動脈瘤大部分使用3D旋轉造影所獲原始圖像通過后處理工作站分析,可實現容積再現(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
通常MPR層厚為0.1mm、MIP層厚為6~10mm、雙色窗技術和閾值調整VR,均可用于小血管分析。Lescher等研究顯示3D旋轉造影及其重建與常規造影相比,能更好更早地顯示長短旋動脈和腦橋穿支動脈,患者所受輻射劑量更低。
顯示更小的腦橋穿支動脈要求更薄層厚,約為3mm,而MPR層厚可更好地顯示基底動脈小分支基本解剖結構,這是因為這些穿支一般走行向下彎曲,朝向腦橋,采用更厚層重建反而引起小血管造影空間分辨率下降,一些小血管無法從重疊中顯示出并正確分布。
也就是說由于一部分支動脈血管太細小,發生重疊,也是無法顯示出來的!
“那豈不是很危險?”莫旭言有些擔心道。
盲操,支動脈血管那么小,萬一動脈導絲用力過猛刺穿了……
直接GG了啊。
阮彬現在幾乎是憑借細微的操作來盲操。
動脈導絲在支動脈血管緩慢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