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
以蠻人作風,指不定就嘩變了。
四國臨時征召的大軍,可不像什么南越軍,那都是從各個部落緊急抽調來的,隨時都可能中途溜走。
那還怎么打?
沒奈何,只能暫停攻打龍川城的計劃,各自派出五萬大軍緊急回國。
調走十萬大軍,又要留十五萬監視武平城,拿剩下的五萬大軍去攻打龍川城,兩位蠻王都沒那個自信。
只能暫時作罷。
整個戰爭節奏都被大亂了......
…………
城頭之上,
眼見敵軍分兵向東,秦墨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從這一刻起,戰爭的勝利天平就徹底倒向了南越一方,不管干越、閩越接下來如何掙扎,其實都已經落入秦墨畫出的圈子中。
別的不說,
就這些回援的軍隊,一來二去,路上起碼又要耗費一周時間。
等到那時,
西邊的賈詡應該早就解決戰斗了。
…………
事情接下來的發展,也確實想秦墨預料的那樣。
在桂林郡,
賈詡指揮三十萬南越軍以及兩萬黑水軍,對陣來自燎人國、駱越的三十萬聯軍,一開始就占據了上風。
無論兵力,還是綜合實力,那都是碾壓。
戰爭一開始,賈詡就利用燎人國、駱越兩路大軍,分別從兩路進擊,往布山城匯合的契機,主動在半道阻擊。
策略也很簡單。
那便是派出兩萬黑水軍以及三萬南越軍,沿途騷擾南面的駱越大軍,盡可能地延緩駱越大軍的行軍速度。
以此人為制造出一個時間差。
等到燎人國大軍抵達布山城,駱越大軍距離預定的集結點足足還有一天半的路程,兩路大軍就此脫節。
跟著,賈詡便露出獠牙。
集中二十七萬南越軍,在布山城郊外,跟燎人國的十五萬大軍上演了一場正面圍殲之戰。
只用了兩天時間,就將燎人國大軍擊潰。
此一役,燎人國十五萬大軍戰死三萬余,投降七萬余,從戰場逃離的還不足五萬人,灰溜溜逃回國去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
打了勝仗的南越大軍,跟之前的騷擾部隊里應外合,采取同樣的戰術,將十五萬駱越大軍擊潰。
同樣殺敵三萬余,投降近十萬。
此役過后,駱越國基本就成了南越砧板上的一塊肥肉。
隨時都能剁掉。
…………
結束了布山城之戰,打退了燎人國、駱越兩路來犯之地,賈詡并未派出一兵一卒,去追擊兩路逃竄之敵。
而是集結了所有兵力,直接殺了個回馬槍,奔著武平城而來。
駐扎在龍川城的兩萬黑水軍收到命令,同樣呼啦啦出了城,一路快馬加鞭,直奔武平城而來。
此時的武平城,卻頗為詭異。
剩下的二十萬蠻人大軍,仍舊將個武平城圍的是水泄不通,但就是不敢攻城,就那么在城外干耗著。
戰士們閑的沒事,就去周邊部落打打秋風,洗劫一點糧草物資,順便抓幾個女子到軍營樂呵樂呵,好不自在。
日子過的優哉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