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派駐邊軍鎮守。
一旦抽調過多,很可能就會引發連鎖反應。
“最多,最多,可臨時抽調十萬。”尉繚說。
“加在一起就有三十五萬大軍,應該差不多了。”秦王霸氣仍在,不屑說道:“本王才不信,那越國真能拿出百萬精銳之師,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
“王上圣明!”
尉繚其實也不太相信。
算上越國崛起之前,滿打滿算也就兩年時間,實在難以相信,有誰能在這般短的時間內,組建起一支如此規模的軍隊。
還訓練有素。
以蠻夷之地的農業水平,光糧草都能把越國拖垮了。
只能說,
他們都不懂異人之“異”,還是太天真了。
秦王政:“丞相以為,該派何人領兵出征?”
“要不,將王翦將軍從前線召回來?”尉繚試探著道。
王翦現在是秦國之戰神,但凡大戰、硬仗,尉繚下意識就想到王翦,安排其他將領,實在不太放心。
“不。”
秦王搖頭,“魏國之戰不能停,更不能給魏國喘息之機,否則就前功盡棄。還是從閑賦的將領中挑選一位吧。”
“那就只有武安君了。”尉繚說。
大殿一下變得安靜起來。
氣氛有些詭異。
當年,武安君在長平之戰結束之后,明著是閉關療傷,徹底隱退,實則是遭到秦昭襄王的猜忌。
不退下來,下場怕是會更慘。
此事牽涉到王室隱秘,可以的話,尉繚是真不愿提,奈何此戰太過重要,交給其他將領,不放心吶。
而以武安君統兵之能,還在大將軍王翦之上。
“本王聽說,長平戰場異象消失之后,武安君傷勢盡復,眼下正閑賦在家?”秦王的聲音也一下變得幽深起來。
他想起了先王遺訓——不可啟用武安君。
道理也很簡單。
就像對商君,可以供著奉著,但不可用一樣。
讓一位臣子跨越數朝任職,身居要害之位,是會動搖王室根基的。
很可能就尾大不掉......
屆時,
會否出現臣子挾持國君之事?
誰也說不準。
不僅是秦國,其余山東各國也是如此,比如魏國之吳起,齊國之孫臏,趙國之廉頗,燕國之樂毅等等。
“是。”
尉繚盡可能讓聲音不摻雜一點私人感情。
“那就讓武安君領兵吧,本王相信武安君。”秦王政不愧是未來的蓋世雄主,胸襟氣度實非一般國君所能比擬。
“諾!”
尉繚深深行了一禮。
隨著武安君起復,秦國即將進入二將爭輝之璀璨格局,到底是好是壞,一時還真不好評說。
…………
白起就是白起。
在接到王命的第一時間,沒有推脫,沒有遲疑,甚至沒有多想,當天就率領一支萬人騎兵部隊火速南下,進入漢中,直奔劍門關而來。
剩下的九萬大軍稍后隨行。
至于那十萬邊軍,更是還只存在于丞相尉繚的腦子里,調兵的命令此時都才剛剛發出,還沒落地邊軍將領手中呢。
眼下根本指望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