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受此消息鼓舞的,怕只有正在跟秦國交戰的魏國了。
過去一年半,面對秦國兵鋒,曾經稱霸諸侯的魏國,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連戰連敗,不斷丟城失地。
處境極為堪憂。
秦國后院突然失火,對魏國而言,無異于一驚天喜訊。
最起碼,
魏國可以趁此機會,在后方籌集更多的糧草物資、兵員,送往前線,穩住現有的戰線,繼續跟秦國耗下去。
以待戰國大局生變。
至于說更長遠的考量,魏國此時也已經顧不上了。
所有人,
都在等待秦國做出應對,是繼續滅魏,還是轉而伐越?
甚或是……撤軍?
秦王政很快給出了答案——在魏國戰場,以現有戰線為分割,暫時休戰,同時抽調三十萬大軍回國,鎮守漢中。
顯然,
秦王并未聽從丞相尉繚的提議。
也不可能聽。
且不說秦王本人接受不了,就是驕傲的老秦人,老世族們,以及那些急于立功授爵的秦軍將士們,也都無法接受秦國不戰而撤。
真要交出韓趙故地,
怕是立馬就會在國內掀起一場大風波。
尉繚的出發點或許是好的,
但論治政之經驗老道,還是差了那么一點意思。
秦王的決策,無疑向世人發出了一個再明確不過的信號,那便是,秦國的爭霸戰略出現了一個歷史性的轉折。
由之前的主動進取,轉為相對消極的防守。
這就很耐人尋味了。
一時間,山東各國是波云詭譎,暗潮涌動。
各國密探、使節來往密切,或是試探,或是結盟,或是調撥,似乎都在密謀著什么,都有著各自的算盤。
戰國上空,陰云密布。
反倒是事件的主角之一的越國,顯得非常平靜。
這不僅是因著越國再沒什么大的動作,而是山東各國似乎都有意無意地忽視了越國的存在,仍舊將越國視為異類。
地理的阻隔帶來文化交流的障礙,彼此之間缺乏交流。
互信,
卻是沒那么容易建立起來。
這也是秦墨主動安排賈詡出使列國的原因所在。
…………
龍川,王宮。
御書房內,秦墨看著堂下站著之人,略帶失望道:“武安君,你真的不愿歸降越國?”
白起蘇醒之后,就被秦墨從金山寺放了出來。
堂下的白起,面色仍舊有些晦暗,重傷未愈,語氣卻無比堅定:“還請越王不必再費口舌了,我是不可能投降的。我若投降,那我的族人就將全數被殺。”
“原來是這樣。”
秦墨有些理解了,秦國果然殘酷,“既然如此,本王也不勉強,只希望在秦國被滅之后,武安君能夠回心轉意。”
“秦國被滅?”白起一臉的不信。
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老秦人,白起深信,秦人或許會偶爾吃敗仗,但強大起來的秦國,絕不可能被滅國。
“那不如咱們打個賭,怎么樣?”秦墨目光一轉。
“賭什么?”
“三年,三年之內,倘若我滅了秦國,那么你就要無條件地為越國效力。”秦墨提出一個非常霸氣的約定。
“那如果滅不了呢?”白起心中很是篤定。
“滅不了,就放你回秦國。”秦墨淡淡說。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