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成了各國的笑話。
據悉,楚國令尹任倪剛返回壽春,就被楚王拉出來當替罪羊,推脫說是受了任倪蠱惑,才會選擇跟越國開戰。
任倪一家老小悉數被斬,著實讓人唏噓。
…………
簽訂休戰條約之后,楚軍當即從會稽郡撤離。
李牧率領的二十萬大軍也信守承諾,將楚軍全數繳械之后,“護送”他們離開韓國地界。
短時間內這支楚軍都沒什么戰斗力,不足以對越國構成大的威脅。
另外就是,為了防備楚國再起什么小心思,不用秦墨提,魏國也會主動加強對楚國的戒備與監視。
跟著,
李牧率部并未沿著武關返回關中平原,而是借道韓國上黨郡,直逼函谷關而來,從東面對王翦大軍施壓。
關中戰場形勢也跟著急轉直下。
可以說,
在王翦決定率部離開函谷關的那一刻,他就已經輸了。
在咸陽以東,
老將廉頗采取他最擅長的穩扎穩打策略,并不急著跟王翦大軍主力正面交鋒,而是不斷在前線試探,構筑起一道道防線。
目的就是要拖垮王翦大軍。
這樣耗下去,越國大軍有秦墨這個兩界搬運工做后盾,糧草物資源源不斷,王翦大軍卻將陷入無糧可征的險地。
加之李牧大軍從后方插上,就更給了王翦大軍以壓力。
…………
櫟陽。
這里是秦國舊都,位于咸陽以東約莫一百里處,也是王翦大軍的大本營。
王翦還是那個王翦。
既然決定了孤注一擲,那就全力以赴。
就算老廉頗再老到,再謹慎,也還是被王翦率部沖破一道又一道的封鎖,僅用時不到一個月,就一路打到了櫟陽城。
距離咸陽似乎也只有一步之遙。
城外,中軍營帳。
老將王翦眉頭緊鎖,雖然腰桿依舊挺的筆直,但仍舊能看到一絲老態。
他太累了。
過去一個月的廝殺看似順利,卻已經不知不覺落入越國設下的圈套之中。
櫟陽以西,老將廉頗率領近四十萬大軍嚴陣以待;
以北,南越軍第六軍團虎視眈眈;
以南,南越軍第五軍團鎖住武關要塞;
櫟陽以東,李牧正率領二十萬大軍攻打函谷關。
因著戰線不斷前移,加之前線吃緊,王翦不得不屢次從函谷關抽調部隊,不知不覺,仍舊還駐守在函谷關的秦軍已經聊聊無幾。
加之糧草物資短缺,
函谷關告破估摸只是時間問題。
越國傾八十萬大軍,橫跨大半個秦國,布下了一張天羅地網,看似不急不緩,卻是已經將王翦大軍裝入網中。
就算這樣,越國仍舊不急著發起總攻。
王翦知道,越國在等,
等著西面的兩個軍團完成大掃蕩,騰出手來,投入主戰場;等著王翦大軍糧草耗盡,人困馬乏。
像極了一個非常有耐心的獵人。
面對這樣的對手,一生征戰無數的王翦,首次感到有些力不從心。
他已經無計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