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各有分工。
白樺負責在現實中建造大船,同時在龍川城附近的海岸,選擇合適的地方建設水師港口,用于水手日常訓練。
時機成熟的時候,還要組織船只試航,以便摸清海上行進路線。
張儀負責破除四國聯盟。
主要策略就是拉攏魏國,離間齊燕兩國,孤立楚國,用一切可用之手段,挑撥四國之關系,為越國爭霸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
算是重操舊業。
趙高不用說,羅網除了配合張儀的外交方略,還將負責打探燕國情報,繪制燕國地圖,為未來的軍事行動打下基礎。
賈詡作為總負責人,協調各方,同時會同廉頗、白起、李牧等將領,制定詳細的滅燕方案。
滅燕,
絕不僅僅是跟燕國打。
一旦開戰,等于是挑起大陸戰火,齊楚魏三國勢必也會卷入其中。
因此,在開戰之前就必須做出一個合理的預判,看三國會作何反應,以便制定有針對性的預案,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
整個計劃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等到敲定一切,已經是半個月之后。
秦墨總算可以脫身而出,去做自己的事情。
鑒于未來兩到三年可能都沒什么大事,秦墨準備趁著這個難得的空當期,去完成下一階段的煉體。
五行劫之后的風雷劫,風劫在煉虛期就可以進行。
…………
公元前225年,5月1日。
秦墨高調現身咸陽,對外宣布,將進行為期三年的閉關,越國一應事務交給丞相賈詡、文淵閣學士荀彧署理。
在此之前,秦墨已經完成了越**隊的換防。
黑水軍第一、第二軍團,作為秦墨親衛軍,駐扎在咸陽郊外。
黑水軍第三軍團鎮守函谷關,第四軍團鎮守武關,第五軍團越過武關,駐扎在從楚國那里前來的南陽郡。
黑水軍統領白起,負責整個關中防務。
南越軍第八軍團駐扎在關中西部,第九軍團駐扎漢中,第七軍團撤回巴蜀,剩下的六個軍團悉數回撤至百越。
其中,
除南越軍第一、第二軍團駐扎在龍川城附近,剩下的第三至第六軍團,由驃騎將軍李牧領銜,悉數駐扎在江東郡、會稽郡。
擺出一副隨時可以進攻楚國的架勢。
…………
5月2日。
就在秦墨宣布閉關的第二天,越國鴻臚寺卿張儀率領一支二十人規模的使節團,開啟了周游列國之旅。
第一戰就選擇了老鄰居魏國。
正如之前計劃的那樣,張儀帶來了越國的善意——五年不出函谷關以及提供百萬石的糧食援助,以幫助魏國渡過難關。
正焦頭爛額的魏王假,明知越國別有目的,卻也無法拒絕這樣的善意,很爽快地就接受了越國援助。
真香!
雖然兩國只簽署了一個將函谷關周圍列入非軍事區的小協定,但無疑,已經在四國盟約上撕開了一個小口子。
張儀的表演正式開始!
之后,張儀又分別造訪齊國、燕國,甚至還抽空去了一趟宋國、魯國,傳達了來自越王的善意。
唯獨繞開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