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據魏王探報,最近三年,韓地復國勢力的背后,隱約就有楚國的影子,因而對楚國戒備甚深。
“……”
信陵君頓時語塞,以楚國秉性,怕是茍的可能性更大。
心中不由一嘆。
不怪秦、越兩國相繼崛起,幾百年過去,之前輝煌過的霸主,齊楚魏三國都漸漸失去了應有的血性與格局。
魏王見了,擺手說道:“你先回吧,此事干系重大,容我再好好想想。”打從心底,他就不想跟越國翻臉。
尤其還有越國的承諾在前,就更不愿率先翻臉,總還奢望能夠維持和平。
“諾!”
信陵君帶著一絲失望離開王宮,他終究還是不被君王信任。
…………
楚國,壽春。
楚王負芻同樣在跟春申君黃歇討論越國伐燕之事,得知此事,說實話,那一刻楚王心中是有些竊喜的。
死隊友不死貧道嘛。
這至少意味著,一兩年內,楚國是安全的。
想歸想,楚王對此戰還是非常關注的,如果燕國贏,越國元氣大傷,那自然是“皆大歡喜”。
可如果燕國被滅.....
“王上,這可是我們收回南陽郡的好機會。”春申君語出驚人。
“怎么說?”
貪婪的楚王一下來了興致。
“越國伐燕,惹怒諸國。我們只需在南面留下三十萬大軍,防備越國二十萬邊軍守軍,其余主力均可全力北上,攻打南陽,必能一戰而勝之。”
更妙的是,
因為是在正面戰場跟越國廝殺,對燕國的求援也能有一個交待。
免得說楚國無信。
“可我聽說,越國在關中駐扎了六十萬大軍?”楚王皺眉。
春申君笑道:“六十萬大軍雖多,越國既要駐守邊陲,還要同時對抗楚魏兩國,勢必無法兩全。越國最理智的做法,就該是主動退守武關。”
越國就算再狂妄,也沒可能一挑三。
“這樣啊。”
楚王下意識摸了摸胡須,眼冒精光,“那就請令尹往大梁走一遭,務必說服魏國,聯手對抗越國大軍。”
為了收復南陽,楚王不惜放下跟魏國的嫌隙,暫時合作一次。
之前的事本來就是魏國理虧在先,楚王這一放低姿態,主動拋出橄欖枝,魏國沒理由不接著。
“王上圣明!”
春申君不得不佩服楚王心胸。
…………
齊國,臨淄。
戰國末期,論奇葩程度,齊國絕對可以排進前三之列。
歷史上,在秦滅韓、趙、魏、楚、燕五國的過程中,齊國至始至終都在當著一個看客,安享太平,絲毫沒有參和到列國爭霸的池子中去。
最后,
在秦滅五國之后,齊國幾乎沒做什么抵抗,就乖乖投降。
全程劃水。
而這一切都跟一個人有關,
那便是齊國最后一任君主,史稱齊廢王的齊王建。
公元前265年,齊王建繼位,由其母君王后攝政。因著君王后賢德,齊王建一直過著小透明的清閑日子。
用現代術語講,就是一直沒有斷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