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奉命駐守南陽郡的黑水軍第一、第二、第五軍團的三位軍團長,黃忠、燕赤霞以及楚劍,都一一在列。
除奉命鎮守函谷關的蒙恬外,關中大將悉數聚齊。
這很不尋常。
白起是個果敢之將,言辭精煉,三兩下就部署完各部作戰任務,跟著,用他那獨有的三角眼一掃,沉聲說道:“諸位可還有什么疑慮?”
“沒有!”
眾將士齊齊搖頭。
“那就開始行動吧,我在武關等著諸位的好消息。”白起目光湛湛。
“諾!”
五位大將轟然散去,當天夜里就都出了關,消失不見。
…………
驚人的歷史事件爆發之前,往往都很平靜。
發生的也很突然。
比如這次由白起主導的越國反擊戰,就像一道閃電,快的讓人完全反應不過來。
很多人甚至還不知道發生什么事,歷史進程已經悄然改變。
公元前222年,10月5日。
就在齊國大軍正跟匈奴鐵騎廝殺正酣,吸引戰國所有人的目光之時,駐扎在南陽郡的黑水軍第一、第二、第五軍團,突然南下,進擊楚國南郡。
在此之前,
為了奪回南陽郡,楚國傾四十萬大軍,準備跟越國決一死戰。
奈何,
因著白起突然增兵南陽,魏國又態度曖昧,導致楚國大軍止步不前,分別駐扎在南陽郡兩翼的南郡、宛郡。
兩郡一南一北成掎角之勢,將南陽郡夾在了中間。
雖然收復南陽郡的計劃受挫,但楚國并未就此撤軍,四十萬大軍悉數駐扎了下來,既是防備越國,也是在尋覓機會。
楚王負芻仍舊對南陽郡念念不忘。
誰也沒有想到,越國會在此時主動發起攻擊,而且還擺出一副傾力一戰的架勢,將個楚國上下震的是頭暈眼花。
好在楚國也非泛泛之輩。
得知越國大軍南下的第一時間,楚王立即下令,讓駐扎在宛郡的二十萬楚國大軍在老將項燕指揮下,也跟著南下。
對楚國而言,這或許并不是一個壞消息。
當初楚國將大軍分置兩郡,可是經過精心盤算的,就預料到過這種情況,越國大軍一動,楚國正好可以南北夾擊。
誰輸誰贏,還未可知呢。
…………
宛城。
此地是宛郡郡治所在,同時也是項燕軍臨時大本營。
先鋒部隊已經出發,項燕卻還留在宛城,主力部隊也還只是打點行裝,看樣子,似乎并不急著南下。
不是項燕不遵王命,而是心有疑惑。
稍傾,有探子來報。
項燕霍然轉身,“查清楚了嗎?”
“回稟將軍,武關要塞之內仍舊有軍隊駐扎,還懸掛著武安君白起的旗幟。”探子回報。
“有多少人馬?”項燕又問。
“只見城頭人影綽綽,內里到底有多少兵力,因著有武安君白起在,我等無法靠近要塞,無法探知。”
“確定白起在?”
“千真萬確,我親眼看到白起在城頭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