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殿內,秦墨在女官服侍下,一早就沐浴熏香,不進飲食,聽了這喊聲,立即走出大殿。
但見秦墨身穿赤色冕服,上有十二旒冕冠,絲帶系頷,允耳低垂,雍容華貴,步下臺階,入得了御輿。
御輿以九皮純白龍馬拉著,通體金光燦燦,不可逼視。
秦墨端坐御輿之中,不言不動。
“鐺!”大鐘之聲響徹九霄,禮官高喝:“起駕!”
黃鐘大呂,豎琴和聲,編鐘銅磬,在這樂聲中整個御輿穩步抬起,九重朱門次第開。才出宮門,撲面而來的就是山呼海嘯一般的萬歲之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儀衛簇擁下,自皇宮而出,內城街道上一切人等,無論黎民還是官吏,甚或修士,無論賢愚老幼,無論愿或不愿,都鮮花香案擺放于門前,全家老幼盡出,遠遠見了御駕過來,都山呼舞蹈,跪拜萬歲。
秦墨端坐不動。
不論是白發老者,或是稚齡幼童,盡跪伏左右,三喊萬歲。如此天威,難怪古今多少風流人士,為了一個皇座拼盡一生心血。
這時,
御輿出了內城河大橋,橋很高,自上而看,水在下面滔滔流去,公侯將帥、官吏富民的豪宅林立,每戶都設香案,無論男女老幼,全部跪伏在地。
秦墨俯視,心中百感交集。
登基,
當先祭天壇,又祭地壇,其中以天壇最重。
天壇九丈九尺,下面是黃土,上面是白色大理石所建,望之光滑如鏡,而文武百官按官職爵位分列兩側,躬身迎駕。
乘輿落地,秦墨負手而出,頓時群臣跪伏在地。
秦墨緩步而上,風吹著冕服,十二條冕旒互擊作響,清脆響亮,在臺上站定,親自念頌祭文。
“皇天后土,奉道降命,本不敢當,只今天下,咸謂神器,不可久虛,當興新統,故朕雖德薄,不敢弗違天命,建越于世,定年開元,以告上天!”
這話一落,下面就是:“萬歲,萬歲,萬萬歲!”
秦墨取出以千年天蠶絲織就的圣旨,拿起鳳凰翎制作的朱筆,蘸上提前準備好的龍血朱砂。
朱砂之中提前摻了秦墨的心血,跟他心血相連,提筆,在圣旨上寫下五個大字:“大越王朝,立!”
跟著,
秦墨又取出和氏璧雕刻的傳國玉璽,凌空印下。
一瞬間,圣旨騰空而起。
大地上無數的光點飛上,匯成河流,注入圣旨之中,倒灌而上,這便是匯合天下的民心氣運。
圣旨受此大力,迅速擴大,直沖天空,化作天幕,遮天蔽日。
于此同時,方圓千里之內的靈氣往圣旨處匯聚而來,倒灌而入。圣旨金光璀璨,白色氣運倒懸,青色靈氣蒸騰。
金青白三色互相交匯,再看不到圣旨的面目。
突然“轟”的一聲,天空炸響。
方才還猶如天幕的圣旨,驟然往內收縮,不斷擠壓、變幻,等到金青白三色散去,只見空中現出九尊青銅大鼎。
每一尊都古樸威嚴,容器深不可測,充滿威嚴。
而這時,金青白三色靈光如蒼茫大海一樣奔騰咆哮,再次源源不斷地灌入鼎內。只是片刻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億萬紅光,里面卻是一個“越”字。
高空團團白云一下散去,現出一條延綿上千里的紫色巨龍。
巨龍一聲長嘯,呼風喚雨,將龍首昂起,身形變幻,向大鼎俯沖而來,張口之間,就含住這個“越”字的太陽,自大鼎中升空而起。
只聽見“轟”的一聲,大鼎連接天宇,無數星光頓時照耀而下,燦爛奪目。稍傾,紫色巨龍再次自云層星空俯沖而下,一化為九,神態各異。
此謂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九天神龍身形漸漸縮小,投身入九尊大鼎之中。一瞬間,鼎身之上就現出一條條巨龍浮雕,環繞鼎身,活靈活現。
神龍入鼎,鎮國神器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