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3年10月13日,
正值大越王朝立國十六周年之際,上個月就返回洛陽的秦王,在荀彧、白起、白樺等一干大臣擁立下,正式加冕為攝政王。
代行皇權。
加冕當天,攝政王就任命了新的禮部尚書、工部尚書。
禮部尚書由原鴻臚寺卿張儀轉任,蘇秦則順勢接過鴻臚寺卿一職。至于工部尚書,出人意料地被周世洪接過。
再之后,
在獲得第一批銀錢、兵甲、糧草物資“援助”之后,兵部尚書白起下令,城衛軍、蒼龍軍、朱雀軍、白虎軍、玄武軍各裁撤一個軍團。
大越王朝自斷一臂。
五十萬老兵領到足額安家費之后,被分散、安置到各地衙門、地方屯軍、鄉鎮街亭任職,成為穩定地方的一大助力。
他們雖然已經精力不濟,也或許熱血不存,但絕對經驗老道。
對朝廷也還算忠誠。
裁減兵員的同時,兵部開啟新一輪的募兵,招募對象除了百越蠻人,就是各地亂軍中的青壯年。
正所謂:“走敵人的路,讓敵人無路可走。”
放眼九州,各地大小義軍何止千數,除劉邦、項羽領導的兩支,以及少數六國余孽發起的義軍,其余都沒什么戰略規劃。
大部分只是為了討口飯吃。
既然如此,與其加入朝不保夕的叛軍,不如接收“招安”,順勢加入朝廷正規軍,不僅溫飽有保障,還能領到兵器鎧甲。
更重要的是,
加入叛軍永無出頭之日,加入朝廷大軍殺敵就能立功。
選哪邊,
那還不是再明顯不過的事情嗎?
不得不說,白起這一手玩的賊溜,一減,將裁減的老兵放回地方,加強地方屯軍建設;一增,將各地叛軍收為己用。
如此一增一減,叛亂不嚴重的地區,秩序很快就得到恢復。
除此之前,
白起還調整了朱雀軍、蒼龍軍的部署。
朱雀軍主動退出叛亂最嚴重的荊州地區,撤到越州休整,同時也是趁機對新招募的蠻人士卒展開訓練。
蒼龍軍撤出揚州、青州地界,也跟著北上。
等于是說,
朝廷大軍暫時避開了劉邦、項羽的鋒芒,采取先剪除外圍羽翼,再集中精力對付荊楚叛亂的策略。
隱隱的,
已經在荊楚外圍形成一個大的包圍圈。
此時的劉邦、項羽兩人,借著龍魂降世,都自詡為真龍天子,各地叛軍紛紛趕去投效,聲勢是一日比一日浩大。
蕭何、范增、樊噲等人,也都一一登上歷史大舞臺。
不是那么好消滅的。
好在隨著攝政王到位,又有天樞協助,動蕩的朝局迅速穩定下來,入冬之后,叛亂最弱的雍凉二州、巴蜀二州、越州以及燕趙之地,都迅速平息下來。
零星的叛亂,已經不足為患。
…………
洛陽,皇宮。
這一天,攝政王秦軒召集六部尚書議事。
隨著朝廷重拳出擊,各地鎮壓叛亂形勢一片大好,照此發展下去,明年開春之后,就能發起對楚地的總攻。
趁著入冬,朝廷也沒有閑著。
尤其是百萬玩家,在天樞統一調度下,在洪澇地區清理河道、開挖溝渠,在干旱地區修筑水庫、大壩,不斷完善水利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