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聽說蘇導又有了個女兒嘛,特意打電話來說聲恭喜。”程柏陽好像忘了,當天他就恭喜過了。
“那真是謝謝你呢。”蘇夜很和藹地說,“所以到底什么事?”
“咳咳,其實是這樣的,你還記不記得去年的時候,《倩女幽魂》在東南亞小范圍上映的事?”程柏陽說起正事。
“這還能忘?”蘇夜道,“不過票房沒多少,連蚊子腿都算不上,我都沒在意,咋了?”
“票房雖然不是很高,但是口碑很不錯嘛,《倩女幽魂》在東南亞那邊的評價挺高的。”程柏陽說道,“我這不是給李毅導演當監制嘛,他來暹羅取景,走關系的時候就和本地的一些電影公司高層吃飯。席間就提到《倩女幽魂》了,他們問我,你下一部電影的海外放映權能不能賣給他們。”
蘇夜聽了有點吃驚:“還有這好事兒?”
“這說明好作品必然為人賞識,好導演必然被人歌頌。”程柏陽隨口夸了一句,轉而解釋道,“其實就是你的《倩女幽魂》確實好看,他們看好你的潛力,想買斷你下一部電影的海外放映權,自己賺票房。說是好事也是好事,畢竟也算是免費給你的電影開拓國外市場,不過能獲得多少票房,就跟你沒什么關系了。”
程柏陽說的話,蘇夜當然懂。
平行世界里,華夏的電影走向國外,和國外的電影引進華夏,是一個操作流程。
一般來說,引進電影可分為“進口批片”和“進口分賬片”。
所謂“批片”,就是別人直接買斷放映權,在他們國家無論獲得多少票房,都和制片方沒有任何關系。
“分賬片”就是制片方和委托方按分賬比例進行票房分成。
小制作小成本電影,通常會直接買斷放映權;大制作特效電影,則會按比例分賬。
當初《倩女幽魂》沒想著在國外上映,是程柏陽找了東南亞的電影公司,還只是一些小公司,才以比例分賬的方式進行小范圍上映。
沒辦法,蘇夜在華夏的名氣確實很高,但是走出華夏,基本上就沒人認識了。
但凡事只要發生,便必然產生結果。
《倩女幽魂》在東南亞的上映范圍很小,在蘇夜看來票房也不算很多,但是那些引進了《倩女幽魂》的電影公司樂瘋了。
東南亞各國總人口不過五六億,很多國家的基礎設施又相當差,電影院普及程度根本比不上華夏。
比起華夏這個大鵬金翅鳥來說,東南亞全部加起來,就是個小麻雀。
所以蘇夜看不上他們的票房。
但對于東南亞本土電影公司而言,票房已經很多了!
吃到了一次甜頭,他們就想吃第二次,這第二次,規模較大的電影公司就進來想要摻上一腳。
于是,他們提出買斷而不是分賬。
“買斷我的放映權?”蘇夜想了想,覺得這生意不值當,“不感興趣,雖然說東南亞電影市場發展潛力挺大的,不過現在還沒發展起來,我沒必要給他們送錢。”
程柏陽勸道:“這話就不對了!這是打開市場!這是牛刀小試!如果你的電影在東南亞也能火,是不是就是說,咱們華夏的導演也能夠在世界上產生一些影響了?再比如說,你的下一部電影真的在東南亞火了,是不是櫻花國棒子國什么的,就會關注到你的電影?那么你下下部電影,是不是就有可能輻射到更廣闊的亞洲市場了?”
蘇夜想了想:“被你這么一說,好像是這么回事。”
“所以,你覺得怎么樣?”程柏陽問。
“一定要買斷?”蘇夜問。
“是,大公司嘛,不像之前的小公司那么好對付。如果這次票房還能夠成功的話,下次一定能夠征服他們!”程柏陽道。
蘇夜不想做賠本的買賣——雖然海外市場根本和本沒有關系。
“那看來不能拍大制作了。”蘇夜想了想,“正好,下部電影我要拍個偵探片,不是大制作。”
“已經定下來拍什么了嗎?”程柏陽錯愕地問,“之前怎么沒聽你說過?”
“剛定下來,一直在猶豫。”蘇夜道。
“那你打算怎么拍?”
蘇夜笑道:“我要拍一部——《唐人街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