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家都喊著支持華夏武俠重新崛起,支持蘇夜,但到底有多少是只喊口號的就不得而知了。
人嘛,向來喜歡只說不做。就好像我說我今天一定要寫論文,結果連文獻都沒看呢;女孩子發誓從今天起開始減肥,結果臨睡前甚至還點了份炸雞;網友們說自己今天一定要早睡,凌晨四點還瞪著眼睛看手機咯咯傻樂。
所以即便有這么多人支持,蘇夜對于上映的票房還是沒有多少希望。
這期《我所向往的生活》,《如云》劇組的三個人被蘇夜搶盡了風頭。整期節目里,所有的笑點基本集中在蘇夜身上。再加上蘇夜最后說的那番情真意切的話,想不讓人在心里留下《劍雨》的印象都難。
相比較而言,《如云》主創鄭云中三人,實在是沒什么存在感。鄭云中還算好的,周易麥至少還有個“一時間大家陷入了沉默”這樣的梗,婷婷干脆就是隱身狀態。頂多就是換衣服給了幾個鏡頭,收割玉米的時候又給了幾個鏡頭,數星星的時候又給了幾個鏡頭。
除了數星星還算正常,收割玉米不停喊累,換衣服左挑右挑不知道選哪件。怎么看怎么不像是能吸粉的行為。
但《如云》劇組并不在意。因為《劍雨》的主創里面,蘇夜只參加了《我所向往的生活》,蘇清雪和任旭等人參加了另一檔由陸久遠主持的《快樂百分百》。除了在這兩個綜藝節目上做了宣傳,其他節目再也沒上。
《如云》主創們卻從南走到北,益智類綜藝參加了,休閑類綜藝參加了,各種挑戰極限的綜藝也參加了。曝光率極高,就算在《我所向往的生活》被搶了風頭,其他節目上照樣發光發彩。
畢竟像蘇夜這樣思維跳脫,“妙語”連珠的明星,實在少之又少。
《如云》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中,于十一月一日正式上映。首映票房一億三千萬。
這個票房成績非常好,畢竟這部電影其實就是部小成本都市愛情電影。
而當《如云》上映的時候,《劍雨》的宣傳仍然進行著。
全國點映上,各大影評人在看完《劍雨》后,給出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劍雨》是近十年里,最“武俠”的一部武俠電影。
這話說出來實在有些悲哀,但事實便是如此。
沒有飛天遁地,沒有劇情硬傷,沒有大量的特效充斥其間。
有的只是刀來劍往,俠義江湖。
《劍雨》當初在地球上映的時候,便是一種業內高度認可,但票房低到恐怖的狀態。業內人自然知道這部商業電影的完成程度有多高,幾乎是做到了一部商業電影能做到的全部。
但是如前文所說過的理由,票房只有幾千萬,潦草收場。
業內之所以認可,是因為《劍雨》這部武俠電影,真的很武俠。在國內武俠電影日趨扯犢子的情況下,《劍雨》甚至被稱為“繼《臥虎藏龍》后最優秀的商業武俠電影”。
很多人看完《劍雨》后,會有一種看古龍武俠的感覺。
這里要說一個問題:
古龍先生和金庸先生的區別在哪里?
從思想上來說,金庸喜歡寫人間,而古龍則更喜歡嘆天涯。金庸的俠是塵世中人,人情世故、愛恨情仇、保家衛國。古龍寫的則是看不見的天涯,書中的主角沒有童年,沒有過去,只有孤獨。
金庸的主角會問“我是誰?”,而古龍的主角只會問“天涯在何方?”。
再從風格上來說,金庸筆下的主角向來是“開局一把刀,裝備全靠撿”,古龍筆下的主角則是“開局六神裝,裝備隨便扔”。金庸寫的是“論大俠是如何養成的”,古龍寫的則是“論大俠是如何裝逼的”。
金庸是你小時候想聽故事,爺爺就捧著古書,給你用白話講了幾段最好聽的。
古龍則是有一天你在單位避雨的時候,不小心看到門衛秦大爺在晾淋濕的衣服時后背若隱若現的刺青和傷疤……
套用斗地主來形容。
金庸的風格是:對3,對7,對Q,對2,王炸。
古龍的風格卻是:對3,王炸!順子,走了!
金庸以正為主,以奇為輔。主角老老實實地演繹著自己的故事,從頭到尾,從無到有,每一個角色的出場都必然帶有重要的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