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民族樂器的當然還有很多人,但是比起西洋樂那龐大的團體,確實少上太多了。”蘇夜很坦然地說道。
這是個不爭的事實,根本不需要解釋,免得有水字數的嫌疑。
“電影還是得拍的。”蘇夜道,“宣傳民族音樂,是非常重要的事。”
朱振堅霍然抬頭:“蘇導,您的意思是……”
“弘揚華夏傳統文化,振興華夏民族精神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蘇夜道,“作為文藝工作者,唯一能夠為祖國做貢獻的,也就是拍電影宣傳宣傳民族音樂了。”
“不過,”蘇夜話鋒一轉,“朱老師,你覺得一部電影的影響范圍到底能有多大呢?看過電影之后,真的會有很多人想去學民族樂器嗎?”
朱振堅苦笑道:“在我看來,不管什么東西,都不可能影響到所有人。但只要有人看過你的電影,覺得學習民樂也挺好的,對民樂的未來產生信心,我覺得這也就足夠了。有人,就比沒人強!”
“那還遠遠不夠。”蘇夜想了想,笑著說道,“要宣傳,就要用盡一切手段來宣傳!”
沈少言聽到蘇夜的話,愣了愣,猛然明白過來:“你……你別告訴我你已經想好怎么做了?”
“差不多吧,不過只是大概有個主意,后面還得仔細再想想。”
“你準備怎么做?”沈少言和朱振堅同時問道。
蘇夜端起酒杯,在沈少言的注視下喝掉杯中酒:“首先當然還是要拍一部電影,引起人們對民族音樂的興趣了。”
“然后呢?”
“然后……也不能說是然后吧,在我的預想里,我是打算將這部電影和類似古風二次元這樣的小圈子聯動的。”蘇夜道。
蘇清雪提醒道:“爸,古風和二次元不是一回事。”
“我知道!”蘇夜道,“我的意思是說,要把能團結起來的人全部團結起來。這樣才能推動民樂在年輕人中的普及。”
“你打算怎么做?”沈少言問。
“這事兒得先和P站官方好好談談。”蘇夜道。
“那電影呢?”蘇清雪倒是比較關心這個問題。
老爸又要拍新電影了啊!
我又可以拍戲了!那樣就不用到處趕通告了!
蘇夜笑道:“電影我已經想好了,《閃光少女》,怎么樣?”
蘇清雪、沈少言和朱振堅互相對視一眼,蘇夜貌似從三人的眼中發現了白眼。
“……名字雖然有點爛,但其實內容還是不錯的。我跟你們說啊……”
…………
《閃光少女》,一部聽名字就知道是爛片的電影。
也不知道誰想到的這種名字。
這名字放出來,就算觀眾真的看到了也絕對不想點進去啊!
就跟《墊底辣妹》一樣,哪怕是你喜歡得不行,想要安利給別人,也非常有可能在電影名剛出口的時候,就被對方扔過來一個鄙視的眼神,并伴隨著某個擬聲詞:“切~~”
《閃光少女》,編劇是大名鼎鼎的鮑鯨鯨……好吧,知道大家也不清楚國內有幾個知名編劇。
她曾經寫過一個劇本叫《失戀三十三天》。
盡管《閃光少女》這個名字,以及主創團隊憨批一樣的宣傳操作(下跪以及那令人無力吐槽的海報),讓這部電影在票房上失敗到了極點,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確實是一部被埋沒的“佳作”。
也許是同類型的片子太少了,也許是同樣宣傳民樂,但《閃光少女》的手法更高明,不強行煽情,不扭捏做作。
——當然也許更可能是斗琴那一段確實太燃了。
講述民族音樂,宣傳民族音樂的片子并不是沒有。比如當初被大夸特夸的《百鳥朝鳳》。
在這類影片中,導演和編劇更多地敘述著民族樂器在這個日益前進的時代里是如何正在被時代緩緩拋棄。意圖令觀眾產生一種同情與悲憤。
看時讓人難過,更令人覺得憋屈。
但《閃光少女》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
全片從西洋樂和民樂的對抗開始。學西洋樂的瞧不起學民樂的,成為了全片的主要劇情線索。
而鋼琴學長的一句“楊琴也算樂器”,成為劇情發展導火索。
民樂真的就不入流嗎?
帶著這種疑惑,影片以女主為主視角,通過她追學長、搞樂隊、和四個二次元小姐姐成為朋友、在漫展上大放光彩等等故事,成功地將民樂與二次元結合,以此讓民樂為大眾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