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世界大戰》?這不是僵尸嗎?”蘇夜說起這個名字,蘇清雪當時眉頭一皺,感覺好像哪里出了問題。
“哦,叫《喪尸世界大戰》也可以。”蘇夜趕緊補救了一下。
喪尸在平行世界從來沒出現過,但僵尸可有不少。如果《僵尸世界大戰》就叫《僵尸世界大戰》,在名字上確實會產生歧義。
“總覺得好像有些怪怪的。”蘇清雪瞄了蘇夜一眼,“這是一部什么樣的電影?”
“這是一部……很爽的電影。”蘇夜想了一下,模糊地給了蘇清雪一個不怎么形容的形容詞。
《僵尸世界大戰》,2013年上映,導演馬克·福斯特,而主演正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布拉德·皮特。至于劇情,想必這么出名的喪尸片,并不需要贅述水字數了。
實事求是地說,這部喪尸電影的劇情是比較薄弱的,整部電影的節奏就是媽呀有喪尸快跑-坐飛機逃往別的國家-媽呀又有喪尸快跑-又坐飛機逃往別的國家-媽呀怎么還有喪尸……
如此這般,多次循環。
而一些推動劇情的情節設計,又讓人有一種正在玩RPG動作闖關游戲的既視感。
但是!
你別看人家劇情結構非常簡單,但是看著就是爽啊!
不管是影片剛開始那些跑起來比博古特還快,跨越障礙比劉翔還專業的喪尸,還是后面無數喪尸爬墻,沖破高墻防御那段,都讓人看得血脈賁張,難抑激動。
而對于大多數觀眾來說,《僵尸世界大戰》雖然劇情的結構非常簡單,但至少劇情連貫,沒讓人感到像《變形金剛5》那樣的無聊和尷尬。而只要在電影院里看得爽了,那《僵尸世界大戰》就是一部合格的商業特效大片。
反正值回票價了!
總體而言,《僵尸世界大戰》算得上是最優秀的喪尸片之一,尤其是里面跑得飛快的喪尸,恐怕只有多年以后的《釜山行》里面的喪尸,才能與之匹敵。
當然,除了看著很爽以外,《僵尸世界大戰》的亮點還有很多。
首先一點就是,《僵尸世界大戰》的動作戲非常出色!不論是街頭喪尸追擊,還是在某個不能提及名字的國家發生的喪尸巷戰,都讓人看得酣暢淋漓,完成度相當之高!
除了動作戲,在某些小細節上,《僵尸世界大戰》做得也非常好。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小細節,就是主角布拉德·皮特在電影開始時,被喪尸的血噴了一臉之后,沖到天臺邊數秒。
這個小細節讓主角這個形象迅速地樹立了起來。
——主角因為注意到了人類轉變為喪尸的時間,所以在懷疑自己可能會變成喪尸的情況下,站在天臺邊數秒,一旦自己變成喪尸,便立刻跳下天臺。
這個小細節非常贊,贊得不能再贊!可以說全是因為這個小細節,影片的整體劇情走向才能得以成立。
因為心系家人,所以主角甘愿去執行任務;也因為主角觀察非常細致,才能讓主角想到喪尸不會攻擊體內含有病毒的“無用”病人,最終得以消滅喪尸,挽救全人類。
在杰諾明確表示他想拍一部讓人腎上腺素激增的喪尸電影的時候,蘇夜腦海中自然而然就閃過了《僵尸世界大戰》和《釜山行》。兩部電影里面的喪尸是一種典型的能夠給人極大緊張感和刺激感的喪尸。
要腎上腺素激增?喪尸圍城你激不激增?
而在《僵尸世界大戰》和《釜山行》兩部電影之間,蘇夜只是簡單地權衡了一下,便決定與杰諾合作拍攝《僵尸世界大戰》。
原因很簡單,《僵尸世界大戰》是地地道道的好萊塢商業大片,《釜山行》則更符合亞洲人的三觀和審美。
這是亞洲文化和其他地區文化的差異所在,這也是華夏的電影在美利堅上映,票房都比較低的原因所在。
美利堅人的思想觀念和華夏的觀念有極大的不同,自然產生不了情感上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