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和人口乃是運朝的根本,臣附議諸位大夫所言!”陳慶出列說道。
坐在下方,陳慶怎么會不知道帝辛的心思。
此刻的帝辛,無非是等待一個有份量的人站出來說話而已,大商人臣極致的五人,只要一人沒有開口說話,那么諸位大夫提出的修書勸降就是一句空談。
陳慶站出來了,他力挺諸位大夫,實際上就已經表明,諸位大夫所言,皆是陳慶授意。
文臣之中,以陳慶和商容為首,武官之中,以聞仲和孔宣為首。
至于黃爭,他方才投效大商不久,空有權勢而無人脈,縱然位列百官首位,也不過是個象征。
他加入大商,只為了能夠救出祖龍罷了!
“丞相,你意下如何?”作為文官最高負責人,無論帝辛何種政策,都無法避開的那就是商容。
“臣附議!”商容同樣起身說道。
帝辛的嘴角露出不可察覺的弧度,沒有人能看到,然而他的眼神卻有著深深的憂慮。
整個大商,此刻都處于戰備狀態,而且這種狀態會一直持續著。
“那便如此吧!此事就交由丞相負責吧!”帝辛說道。
同時確定了第一政策,對諸多小諸侯國的勸降歸附。
“臣定不負大王所托!”商容拱手說道。
這也是商容自己所求!
今日的朝會必定冗長,大朝會從早持續到晚上,月色已經攀上天際!
在帝辛的指引下,確定了第二政策,將有聞仲負責北海諸多事宜,大商與西岐之間的戰爭,必然會引起北海犬戎等部落的覬覦。
到時候九州動蕩,由長年鎮守北方的聞仲,在威望上,才能穩穩壓制住北方犬戎等部落。
至于給聞仲的兵,那也只是由國家養活的二十萬新兵中的十萬。
說是讓聞仲鎮守北方,實際上是讓聞仲帶著這些新兵蛋子去練兵的,沒有經歷戰場,怎么能算一只鐵軍。
而第三點,便是各路總兵回到各自的城池里,點燃運朝之火,畢竟在朝歌冊封的十大總兵,若是總兵不將運朝之火點燃自己城池里的祭臺。
不然,大商運朝的運朝之火,始終無法覆蓋整個大商,這才是帝辛要十大總兵回關的原因。
而關于第三點,那就是為了應對西岐而準備的動員狀態!
戰爭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戰前準備的繁瑣甚至要高于戰時的備戰,一場戰爭,最忙的,莫過于戰前準備和戰后安置工作。
戰爭從來都是以大勢碾壓,什么以少勝多,相較于歷史無數戰役而言,少之又少。
陳慶的對手是姜子牙!是元始天尊!是整個闡教!
在信息同等的情況下,在大商和西岐戰力無法有明確強弱前,大勢才是影響勝利的關鍵。
而負責在備戰西岐的,將有陳慶一手負責。
甚至陳慶有權調度同屬文武百官以及武德王黃爭和大將軍孔宣!
人王坐鎮朝歌,鎮守天下氣運!
而第四點,則是關于截教門人的聯系。
這件事將在接下來的數月時間內,交由聞仲處理,唯有召集足夠的截教門人,一場出賣與反出賣的戰爭才會打響。
關于和元始天尊之間的交易,無論帝辛還是陳慶,都不會告訴任何人。
聞仲是抱著讓截教門人來助大商的,而申公豹則會與之同行。
縱觀封神之戰,闡教總是喜歡抱團取暖,打了小的,來了老的,而截教總是喜歡獨來獨往,拋開任何外在因素不談,這也是截教門人對自身實力的自負。
弱者才會聚集,強者自會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