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旅程才剛剛上傳到網站上,就已經用一種極為恐怖的勢頭,碾壓其他所有的公益廣告作品。
十分鐘,點擊破百萬。
三小時,點贊破千萬。
五小時,點贊破三千萬!
底下更是一堆評論涌現,評論的數量和質量,都不是其他作品能夠比擬的。
“麻蛋,我哭成狗了!”
“我沒有哭,我只是眼睛進磚頭了!”
“我哇的一下在地鐵上哭出來了!”
“這廣告哪個王八羔子做的,太感人了吧,我想起我爸媽了。”
“我家是農村的,我爸就和這里面的父親一樣,我看完這廣告,滿腦子想的都是我爸!”
“回家過年,我今年一定要回家過年!”
“我越是成長,淚點越低啊!”
“我沒哭,只不過是腦子里進的水都流出來了!”
“那些沒有在外打拼的人,沒出社會的人,是不理解這個廣告的,不過以后你們就會懂的。”
“我想回家,又因為一事無成不敢回家面對爸媽,但是看了這個廣告,我決定還是要回家!”
“我小時候家里窮,我爸媽過完年就騎摩托車去外面打工,當時我就一直哭,現在看這個廣告更是眼淚就止不住。”
“國外人說我們華夏人沒有信仰,我告訴你我們華夏人的信仰是什么?我們的信仰就是過年回家!”
評論清一色都夸贊。
每一條評論不是淚奔就是感動。
之前其他七個電視臺的作品,評論下多多少少都會有個別挑毛病的批評。
例如故事太模板化。
太過強調煽情,邏輯不合理之類的評論都會有。
然而,父親的旅程這則廣告,評論下沒有任何一條差評。
因為這個廣告,從任何角度上看,幾乎都找不出毛病。
父親,陪伴,距離,這幾個主題,都完美的表達的。
其他作品雖然也是從父親這個視角出發,可這些父親的身份,并不能引起太多人的共鳴。
但是父親的旅程不同,這個作品直接用一個最為普通的父親,不是高干領導,不是什么科學家文學家,只是一個父親,一個普通的農民,一輩子都沒有出去過村子的父親,為了外出務工打拼的兒子而踏上旅程,這個設定在基數如此龐大的人群里,能夠迅速產生一種代入感。
最要命的是,故事的背景,居然是以過年回家這個主題。
過年,春節,團圓,宗族,血親,這些早就烙印在華夏人基因里的因素,一出場,就足夠讓其他所有作品黯然失色!
因為過年回家,對于過于國人來說,就是一種至高無上的信仰!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一時間。
父親的旅程,雖然發布的時間很晚,然而只用了一天的時間,數據就引來了喜人的爆發。
當其他電視臺看到這則公益廣告后,瞬間明白,這個冠軍,他們爭不了。
不過這不妨礙他們對這個廣告進行剖析和研究,越是對這個更加佩服。
“這故事,這鏡頭,還有這配樂,簡直絕了!”
“這一次我們輸的心服口服。”
“不過最要命的是這個劇本,能夠從這個角度入手,拍出這種片子,這人是高手,公益廣告水平,遠超我們所有人,估計在華夏公益廣告這一塊,他排名穩在前三。”
“京都電視臺不是對長篇的故事類廣告最沒轍嗎,怎么這次拍出這么催淚的廣告?”
“有高人指點啊!”
“查到了,查到了,這次的廣告策劃,依舊是楚鳴!”有員工嘰嘰喳喳道。
這話,讓在場的廣告制作老手,都是滿臉不敢相信。
又是楚鳴!
這個結果讓大家哭笑不得,原來策劃的人并非什么高人,甚至都不是他們圈內人。
居然是楚鳴這個惹禍精!
之前那則吸煙的廣告,還以為是巧合作品,現在連續三個作品,都可以說是開創了時代性,這讓他們所有人對楚鳴不得不重視和佩服。
在國內的公益廣告普遍將視角放在特殊群體,強調特別化,突出興致時。
楚鳴反而將廣告的視角,對準最普通的人群,盡量將廣告表現的生活化,引起人們的共鳴。
雖然只是一則廣告,可是這廣告,只要好好分析,就能得出不少新的觀點,足夠引領新的廣告浪潮,改變他們國內的公益廣告方向。
這是華夏國內廣告業界的又一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