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繼續錄制。
馮源已經站在講臺上,儼然一副老師的態度。
“我對三國的人物,也有很深的了解,剛剛我聽到在場的觀眾,得知我們民間對三國的某些人物存在很多誤解,今天借這個機會,我來給大家科普糾正一下。”
“剛剛有人說到諸葛亮,你我們就提提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大家都認為諸葛亮是忠誠,是個非常聰明的人,而且和他的君主劉備之間的魚水情義,被傳為一段佳話,實際上你們都錯了。”
“諸葛亮實際上,根本就不是什么能臣,什么聰明人,他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平均,軍師能力不足,外交能力不足,也就擅長玩玩政治,打壓一下自己的政治對手。”馮源一拍講臺道,“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諸葛亮就是個嫉賢妒能的人。”
馮源的這話,不是簡簡單單和觀眾們普遍心里的印象有出路,而且完完全全相違背!
這下就引發觀眾們的討論了。
“這人說的真的假的?”
“諸葛亮不是能臣嗎,否則也不會坐上丞相的位置!”
“諸葛亮嫉賢妒能?真那樣的話,怎么可能還得到民眾的愛戴,立武侯祠?”
臺下觀眾已經亂哄哄了。
馮源對這個反應很滿意,他笑瞇瞇繼續道:“可能有些觀眾不太相信我說的話,但是請相信,我說的話都是非常客觀的。”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書里也提及過諸葛亮軍事能力很差,帶兵打仗沒有贏過,他就是一個普通的文官。”
楚鳴聽到這兒,心中十分無語。
他為了準備今天的節目,也花功夫做了很多研究,陳壽什么時候有說過諸葛亮軍師能力不行?
諸葛亮如果軍事才能不足,能被列入武廟十哲?
馮源繼續講道。
“比諸葛亮厲害的人,其實很多很多,曹操手下有一個很厲害的軍師,叫孫嘉,孫嘉如果不是英年早逝,諸葛亮根本不敢出山輔佐劉備,他的能力完全是被民間夸大了。”
“孫嘉如果不死,當時統一三國的,就絕對是曹操,沒劉備孫權什么事。”
楚鳴又是一愣。
孫嘉是誰?
你馮源連把郭嘉和孫嘉都能弄混!
還把牛皮吹的那么大!
胡說八道也要講基本法啊!
馮源這邊嘴巴就沒有停下來過。
“至于嫉賢妒能,這事情諸葛亮沒少干過,比如蜀國有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小將,叫馬謖,諸葛亮擔心馬謖取代他的地位,于是故意讓馬謖去做一件難度很高的事情,故意是絆子,讓任務失敗,最后借機除掉了馬謖。”
“還有,有人說諸葛亮和劉備關系很好,君臣之情,被當做津津樂道的傳聞,實際上也是假的,諸葛亮和劉備一生都在猜疑和試探對方,劉備死后,諸葛亮就總覽大權,把當時的君主劉禪架空,名義上他是丞相,實際上他才是成都之主,由此可見,諸葛亮這人實在是小人一個!”
因為這些事情太過離經叛道,有許多觀眾不敢相信。
“是真的嗎?”
“諸葛亮原來是小人!”
“別是胡說的吧?”
“這馮源是京大的教授,人家教授說的,還能有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