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這是讓人煎熬的兩天,從鎮遠城到天都城,幾乎是不眠不休的走完了這段路程。當消息被滿朝文武知道的時候,整個天都城的氣氛都變了。然后以天都城為核心,影響像是一陣寒流漸漸擴散至整個花國,在之后就是附近的小國與熊武國。
當然,再遠的影響肯定也有,只是那就不是此時花國人需要關心的事情了。
在這段日子之中,伊東進次郎的和**隊沒有再推進,可能是因為害怕了,也有可能是聽了大烈國方面的命令。總之這給了花國方面應變的機會。
就像是周壕所料定的那樣,皇帝不顧大臣們的反對調了巴庫去防著鎮遠城。
這個調令無論從哪個角度說都是個冒險的決定,畢竟旁邊的熊武國也不是什么善茬。不過也像之前推測的那樣,巴庫的離開并沒有讓熊武國的軍隊有任何異動,甚至于人家還將軍隊從前線退了一里地!
別看只有一里地,但這其實就是在傳達一個信號,‘你們去放心的打架吧,我就站在一邊準備趁人之……不,靜靜的圍觀!’
在朝廷里當官的就沒有天真的人,所以大家都知道熊武國沒安什么好心,但也明白,如果花國與熊武國會有一戰的話,那也肯定是在這場大戰之后。
“林相!你一路奔波,正應該在家多休息,這朝堂上的事情,就不要過問了!”
楚彧以前完全沒有想過皇帝的聲音竟然會這么洪亮,然而這洪亮的聲音卻是在對自己的臣子發泄,不由得讓人心生悲戚,還有點鄙視。
林相的身形晃了晃,皇帝的威嚴并沒有震懾住他,但是剛剛那句話卻是真的將其打擊到了。
失算了!
林相想的很好,只需要拖延就行,到時候一旦大烈國的問題自己爆發出來,花國崛起便指日可待。但拖延不是說畏戰不前或者一味求和,林相將未來大烈國做出的反應都大部分猜中了,但他唯一沒有猜到的是,皇帝竟然打算求和。
當然,求和只是好聽的說法,說白了就是慫了,不敢打了,輸不可怕,可怕的是連亮劍都不敢!
當戰報擺在皇帝面前的時候,當初玄甲精銳全軍覆沒的事情就再次被人提了起來。這時皇帝才發現,原來那一次就已經有了苗頭。那么問題來了,連當年的玄甲精銳都打不過,如今的花**隊會是對手嗎?肯定不行啊!
花國畢竟是大國,即使皇帝內心萬分不愿但該出兵還是要出兵的,表面文章還是要做。但若想求和,之前主持禁花事務的大臣就不能再重用了。這也是剛剛皇帝那番話的由來。
這真的是出乎林相預料的,有那么一瞬間,他甚至想要將自己的打算都說出來,可轉眼間就冷靜了下來。
原因無他,對于在場的滿朝文武,他能夠信任的人不多!
而且事情其實也沒有到無可挽回的地步,他雖然被迫遠離了權利中心,可太子一脈還在,只要將自己的計劃告訴給太子一脈的核心重臣,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影響皇帝的決斷,讓局勢繼續拖延下去。
就這樣,林相成為了這一場敗仗的背鍋俠。當然,皇帝沒有無恥的將打了敗仗的原因歸罪在林相身上,而是說他行事太過激進,惹惱了大烈國使團,違背了皇帝原本商量著通商的意思。表明這事錯在我們,我們愿意賠償,讓大烈國通知一下和**隊快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