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龍再接再厲,加把勁,大聲講。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
古人老子雙眼終于有神,他看著王大龍,好似想起了一個人,那個人,雖不是他的學生,但卻有師徒之實,那個人叫孔丘。
王大龍欣慰不已,感謝當年學校老師教過論語,原本以為沒卵用,結果居然在這時候派上用場了,真是感謝老師啊!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這時候,古人老子終于再次開口說話了。
他看著王大龍,點了點頭,微笑道:“這可是孔丘所言?”
王大龍知道孔丘是孔子,但他驚訝與老子居然知道孔丘是誰,難不成他們兩個人認識?
古人老子知道王大龍心中疑惑,便自顧自的開始講起自己與孔丘之間的故事。
“那年,孔丘十七,問禮于吾,吾知無不言·······”
古人老子講的興起,越回憶越多,根本停不下來。
當他覺得有些口干舌燥的時候,他才注意到自己忽略了王大龍的存在,結果當他想問問王大龍知不知道后來孔丘的經歷時,后者已經昏倒在地。
不知道是因為又餓又累,又干又渴暈倒的,還是因為他的滔滔不絕而暈倒的。
古人老子輕輕搖頭,笑道:“孔丘所想,與吾不同,吾求天地大道,他尋人間百態,雖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但言之有理,大小道理,皆是道理,恭喜過關。”
然后只見他第一次站起身來,露出身下的地面。
平坦的地面上有一扇門的形狀,在門的中央有一個門把手。
古人老子拉住門把手,然后緩緩拉了起來。
只見那扇門被打開,露出一個漆黑的洞!
古人老子將暈倒的王大龍拖到洞邊上,然后用力一踹,后者落入洞中,消失不見,許久都沒有聽見聲音,想來是深不見底。
古人老子對著黑洞揮手,嘴里說著,“小友,一路走好,恕不遠送。”
然后他關上了這扇門,又重新坐了下來,繼續等待下一個來到這里的人。
古人老子是真的古人老子,真的是2500年前那個騎著青牛消失在函谷關外的那個老子。
他說的一切都是真的,他真的活了2500多年,他真的見到了許許多多歷史上有名的人。
在他之前,那里就有白骨堆,所以他說的自己是三千五百二十人之首是對的。
原本他也會成為那堆白骨中的一具白骨,但可能因為他的生死無為,大道自然,居然得到了一個選擇——就此死去,或者,做一個守關人。
老子本欲就此死去,因為生死無常,時常有之,早死晚死罷了。
但對方給出了一個條件,對他來說值得活下去,做一個守關人的條件:接下來會有懂得至深之理的人來沖關,過與不過,由你定。
作為一個在一門學問、道理上走的極遠的人,并且在同時代無人能超越的情況下,老子期待出現同樣明白至理的人。
道者,喜好論道,所以他答應了。
對方也真的做到,陸陸續續的送來了懂得不同道理的人。
能過關之人,皆是悟得至深之理的人。
至于王大龍,雖然他不懂得什么至深之理,但因為他所說乃是老子舊人之語,這便夠了。
嚴格來說,這是開后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