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都起來吧。”朱溫淡淡點頭,一改之前那副哀疼欲絕的模樣,坐回到那個金光燦燦的皇座上。
隨著一眾大臣站起身來,看到他們那震恐不已的臉色,朱溫滿意的點了點頭,朝著身旁的宦官揚了揚手。
群臣的目光不由自主的向朱溫身旁那位面目清秀的小太監看去。
只見那名瘦小的小太監,身子衣著一絲不茍的太監服,腰身自然而然微彎著來到眾臣面前,用著那陰陽怪氣的聲音大聲喊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封朱全昱為廣王;子:友文為博王;友璋為福王;友貞為均王;友雍為賀王;友徽為建王。欽此!”
“臣,謝主隆恩!”
“兒臣,謝主隆恩!”
“兒臣,謝主隆恩!”
“兒臣,謝主隆恩!”
“……”
“兒臣,謝主隆恩!”
朱友珪環視四周,如今他的地位非常尷尬,周圍的一眾皇子皆出行列,跪倒在地,大喊謝主隆恩。
不止是身為主角的朱友珪,連周圍的一眾大臣看向朱友珪的目光也是五彩繽紛,面色各異。如今這個場景是多么令人熟悉以及恐懼。
左丞相斐樞也是在眼看著冊封大典逐漸落幕時,大梁皇帝朱溫絲毫沒有想要提起他的名號,心中是又急又氣,不等朱溫宣召便搶過話頭問道:“啟奏陛下,不知陛下可曾記得當日洛陽之計否?那是微臣便是大唐中樞重職,昔日陛下許諾,勸唐帝讓位就賜微臣左丞相一職,不知陛下今時續臣何職啊?”
于是朱溫很大氣的給了他一個左丞相官職,然后的結局大家也看到了,身首分離,有命賺錢,無命花錢。
“啟稟父皇,不知父皇可曾記得昔日許諾,聽聞郢地風景優美、鳥語花香、月落星沉。今兒臣不需太子之位,只請父皇封兒臣為郢王。”
眼看朱溫打打哈欠,準備退朝時,朱友珪終究還是在一眾大臣異樣萬分的目光中站了出來,恭敬道。
朱溫聽罷,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面帶歉意的說道:“珪兒不說,朕倒是忘了。既然珪兒你做到了朕許下的承諾,那朕自然會兌現諾言。”
十余分鐘后,那位瘦小的太監再次走向前,說道,“國泰民安,四海平靜。今日朕立第二子為大梁太子,望友珪不辱使命,輔朕治國,欽此!”
“兒臣接旨,謝主隆恩!”朱友珪躬身一禮,接過詔書退回行列。
如今,大殿之內,眾臣看向朱友珪的目光比重最多的便是辛災樂貨,其中以均王朱友貞笑的最甚。
時光荏苒,七年之后
均王府中,自從那日朱溫封朱友珪為太子后,又或者是封太子一年之后,朱友貞便困居府中,飲酒澆愁。
“碰!”
大門被一腳踢開,楊師厚怒氣沖沖的踏著白雪走了進來,看著朱友貞:“公子就打算這樣過一輩子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