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的鐘家很窮,他們兄弟仨都受過苦,等歲數稍大點以后,家里才算發跡起來——多出來的那些田畝,還不是靠爹娘的和他們兄弟仨,一塊合力,沒黑沒夜的在那忙活,才最終有了如今讓靠山村的左鄰右舍乃至周圍十里八鄉,都暗中羨慕的家業?
鐘謙鞍用手拍拍自家二弟的胳膊:“過段時間就是秋收,咱們還得好好忙活,現在別瞎尋思別的,等忙活完地里的莊稼,我從縣城打點好酒好菜,滋味滋味咋樣?”
這安慰的話讓老二鐘謙靬心里好受了不少:“那我就不瞎尋思了!”
抬頭看天。
魚白逐漸增加,估計沒有半個時辰就能天亮。
他起身道:“這個點也睡不著了,我去咱家林邊旱地那轉轉,看看莊稼,順便伐些柴回來!”家里的柴都是老二負責,現在剛好出去,就當是清晨跑跑步散散心。
見自家二弟心情有點壓抑,老大鐘謙鞍還是鼓勵道:“知道你喜歡木匠活,等忙完秋收,不行就去縣城給你找個老師傅帶帶?”說著他笑笑:“這兩年從府城那邊吹過來的排場風,汲水縣里的那些城里人都好排場,聽人說老舊家么都要換,實在不行家里出錢,你自己多學點好的木匠手藝,咱家還能給人打點好的家伙,多賺點不是?”
聽到這話的鐘謙靬頓時微愣:“最近咱這縣城里…換家具的不少么?”仔細想想還真是,現在的小日子過得都不錯,以前留下來的老舊家具,的確上不得臺面了!
老大鐘謙鞍笑了:“心動的話就自己琢磨琢磨,等忙完秋收咱全家商量!”
就是個學費錢而已。
安排個靠譜的老師傅幫幫忙,不學那些什么所謂的真傳,多花點銅板,能認真學點上的了臺面,能在十里八鄉有些生意的手藝就行,他們鐘家錢還是能出得起的。
這話說的不光鐘謙靬很心動,就算祠堂窗前的鐘誠都滿意的點頭。
剛好符合他的規劃!
家里的田畝是根本,但不能光在地里刨食,要走出去!
既然雇了能幫忙的長工,那他們這些鐘家人就要自己琢磨其他的道路——總不能真和那些鄉下地主般,整天躺在家里,拿著茶壺無所事事,還自得其樂的吧?
有了妥善的基礎積累以后,就此滿足從而松懈,無疑是相當愚蠢!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這句話說著簡單,在鐘誠這個經歷過很多事的祖宗看來,才是大實話!
看著老二鐘謙靬提著柴刀出門,目光放在了老大鐘謙鞍身上,被陽光曬得黝黑的臉上露出笑容:“這兔崽子的能力可以了啊!”才區區月余功夫,竟然說話辦事開始朝著滴水不漏邁進,三言兩語打消了別人的顧慮,還給了個能繼續努力的盼頭!
當然不是他那種習慣性的空頭支票,而是會認真考慮和琢磨成效如果,并且著手去準備的盼頭——畢竟性格還是憨厚實誠,哪里會真給自家的親弟弟使絆子?
鐘誠心里是相當欣慰的:“這樣的和諧家庭,怎么能不發家?”
和諧。
真的比整天吵鬧和勾心斗角來的要好,能攥起拳頭來,總比單個的指頭強。
他最怕的就是自己死后,這鐘家的三個兄弟非要各自鬧著分家,不僅會讓外人看了笑話,分家以后,各種家產和田畝都分散開來,頂多日子都是富裕點的農戶,再等孩子長大,孩子的孩子長大,繼續鬧分家,怕是最后家族支離破碎的還都富裕不起來!
內卷式的社會和家庭環境,就是如此殘酷,這同樣是為什么鐘誠在獲得金手指的初期階段,就火力全開,想讓現在的鐘家趁著孫輩還沒長成,就快點發展的原因。
人多了力量的確大,但人多同樣嘴雜想的也多,萬一有個小畜生咋辦?
鐘誠嘆著氣扭頭看向門外:“老二你可要爭氣啊!”
靠山村外。
老二鐘謙靬正扛著柴刀走在鄉路上,準備去途角山那邊的林地,砍點木頭回來當柴燒:“…嗯?”只是走在小路那邊,卻發現迷迷糊糊的似是有人躺在那。
等走進了,呼嚕嚕的打鼾聲中,滿身的酒氣直沖他的鼻頭。
“這人是喝了多少?”
PS:今天3更會補昨晚的1更。關于幼兒園和老師的問題,我想說大家想的太簡單了。我給孩子報的是雙語幼兒園,里面的孩子和家長素質都不低。不抓緊點,孩子落下了可不行...我這個當爹的也是操碎了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