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失笑道,哪個外國旅客會迷路迷到這里來?
在她的記憶里,童年少年的大多數時光都是在華夏東部的一個相對發達的省的三線小城市的村里,這聽上去很拗口,但也是一個人的真實寫照,她是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第一個準備考研的女孩,她是父親的驕傲,全村人口口稱贊的好孩子。
下午時分,天色依然陰沉,明顯起風了,看樣子像是要下雨。
伊莉莎逐漸找到了一些回家的感覺,她認為自己走在一條正確的路上,視線里熟悉的事物越來越多,終于,她看到了一個熟人,村里小賣部的劉大嬸兒,小時后她經常因為貪嘴拿著幾毛錢來買一點小孩子都喜歡的零食,譬如雪碧冰、蝦仔面和辣條,劉大嬸兒每次見了她都說小孩子吃這些容易變胖,變成小胖墩……
想到這里,她的嘴角不斷的上翹,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時光。
伊莉莎站在小賣部前,還是跟以前一樣,門前擺著地攤,從小孩的零食和玩具到大人用的一些指甲刀、刷子等零散物件,多年不見,劉大嬸兒的頭發白了不少,正靠著墻根打盹,手里的破蒲扇不知道什么時候落在腳邊,略胖的身軀緩慢的起伏著,傳出輕微的鼾聲。
伊莉莎半蹲著,手指捻起一袋蝦仔面,標價是1元,她拿出一張嶄新的1元紙幣放在地攤上,正準備離開,一回頭,看到一個半大的小男孩正眼巴巴的盯著自己手里的蝦仔面,她的目光越過小男孩,周圍并沒有發現其他成年人,看樣子他是一個人跑出來的。
“你的爸爸媽媽呢?”伊莉莎小聲的問道。
小男孩仰起臉,奶聲奶氣道:“爸爸說,不要跟陌生人說話。”
“聽爸爸的話,不要亂跑。”
小男孩嘟起嘴唇:“要你管!”
真有個性。
伊莉莎愕然,她想起了雪莉·伯金,難道現在的孩子都這么有個性?
背后忽然傳來劉大嬸兒尖銳的嗓調:“小森,拿什么?”
應該是自己和小森說話時吵醒了劉大嬸兒。
叫做小森的小男孩越過伊莉莎,大聲說道:“爸爸讓我拿一袋醋!”
劉大嬸兒轉身從店里的貨柜上拿出一袋陳醋扔給小森:“一塊錢。”
小森舉起小手,將一張5元的紙幣遞給劉大嬸兒,回找了四枚1元硬幣,轉身就跑。
劉大嬸兒喊道:“慢點!小心醋!記得把錢給你爸爸!”
目送小森離開,劉大嬸兒臉上洋溢著笑意,目光落在伊莉莎身上,眼珠子直轉:“姑娘你哪兒人啊,咱們這地方的方言講的真不錯。”
剛才伊莉莎一直在用本地方言和小森對話,顯然也被劉大嬸兒聽去了。
伊莉莎笑道:“我小時候在這里上過學,學過一點,孩子都學得快,就記住了。”
“哦。”
劉大嬸兒對她失去了興趣,轉而輕聲嘆道:“多好的孩子啊,老姜頭真有福氣。”
伊莉莎正準備轉身,忽然聽見“老姜頭”三個字,頓時愣在了原地,那是她父親的綽號,村里也只有一家姓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