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毅有點沒聽懂,問:“那是什么物質反應產生的氫氣?”
何潔:“這個目前還不清楚,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太陽表面有一層厚達一萬多公里的等離子層。據推斷、我們只需要‘點燃’這個等離子層就可以了。”
“說到這里我倒是有一個疑惑。”蕭毅說:“為什么暗物質炸彈在爆炸后會以電流的形式包裹木星?”
“太陽的等離子層和暗物質炸彈,難道答案還不夠明顯嗎?”何潔笑看著他。
“答案?”蕭毅皺了眉頭,像是突然意識到了什么,驚訝道:“莫非所謂的暗物質就是電磁波?!”
她點點頭:“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你對太陽的了解有多少?”
蕭毅:“空間之門?”
何潔:“這是后話,只要談及太陽、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熱,大火球和永恒等形容詞。但熟不知它并不是一個大火球,也不是永恒的,而是一個披著等離子外衣的反物質體。具體它到底是什么,現在還無從得知,或許只有進入其內部才能一窺究竟。”
蕭毅:“我記得秦志剛說過,太陽表面其實并不是很熱。”
她點點頭:“沒錯,太陽很熱只是我們在地球上的感受,實際上宇宙中的真空環境是不傳導熱量的。”
蕭毅:“這個我知道,我們感受到的熱是因為太陽發出的熱輻射、與地球大氣摩擦所產生的熱量。那太陽表面我們看著像火一樣撩動的東西是什么?”
何潔:“是電流,電弧或者可以稱之為電磁流。眾所周知,點動成線,線動成面,太陽表面那像火一樣撩動的就是無數條電弧組合成的畫面。”
“那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是的,其實我們對于太陽的了解很少,大部分都是推測。在前太陽紀人們普遍認為,它是一個不斷在核聚變產生高溫高熱的大火球。但有一個問題我想你應該注意到了,如果太陽是一個非常熱的球,那么按理來說、你離太陽越近就應該越熱,對吧?”
蕭毅點點。
何潔:“但在地球上離太陽更近的地方就應該是山頂,按理來說山頂就應該更熱。比如:珠穆朗瑪峰,干城章嘉峰……這些山頂上面應該是最熱的地方,但事實上并不是。”
“還有更明顯的例子,就是水星。它是離太陽最近的一顆行星,它在太陽旁邊轉了幾十億年了,正常情況下如果太陽是一顆炙熱的火球,那么水星早就應該被烤化了。但水星表面溫度卻始終保持在2~3百攝氏度左右,兩極的溫度永遠是零下170度,這不是很奇怪嗎?”
蕭毅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好像真是這么回事哈!其它距離太陽比較遠的星球似乎都比水星表面的溫度高。”
她點點頭接著說:“像你了解的那樣,地球上的熱是因為太陽輻射波與大氣與地面相撞所產生的熱量,其密度越大溫度就越高(地面的密度較大,所以地面就會更熱一些)。換句話說就是,不管太陽熱不熱,只要它輻射熱能量波,只要有大氣,有地面就能感覺到熱。”
“原來如此~”蕭毅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問:“那為什么在前太陽紀人們認為太陽在不斷產生核聚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