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在回答記者問題的最后,方振國用這句話總結了所有的發言。
這一句話,也快速的傳遍世界。
十年磨的劍是哪把劍?
答案很明顯,神舟號的項目就是十年前開始立項的,當時只有三個科學家負責這個項目。
用了十年的時間,將神舟號從圖紙上搬到了現實中。
太陽爐成就了神舟號,神舟號也帶著太陽爐飛向了宇宙。
然而,讓一些人感到心中發寒的是后面半句:“霜刃未曾試。”
神舟號這把十年一劍已經鑄成,而這把劍的鋒刃還沒有試過。
什么時候試?
對什么目標試?
怎么試?
這些問題就相當微妙了。
方振國沒有對此表示過任何的目的性,但是只是一句詩詞,卻足夠讓人浮想聯翩。
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科技的碾壓形成了絕對壓制力。
當神舟號伸出艦載天基武器炮管的時候,那些引導過輿論的,在輿論上圍攻過東海的,都感覺到背脊發涼,因為他們擔心會成為“霜刃未曾試”的試劍石。
……
白鷹國會大樓中。
白國會首席聽著那句詩詞,一臉懵逼,指著屏幕中的方振國,詢問:“What'shemean?”(他說的什么意思?)
“總統先生,那是他們的一句詩詞,意思是用十年時間制造一把劍,這把劍還沒有使用過。這是一句比喻,他把神舟號比喻成一把劍。”翻譯盡量用最通俗易懂的單詞來解釋這句詩的意思。
這句詩詞被翻譯成英語之后,毫無美感可言。
而這句話的翻譯出來的譯文,也很快傳到了網絡上,并且被爆炸式轉發和點贊。
短短一個小時,國際平臺上的新聞就轉發了幾十萬次,可以說是剎那間傳遍全網。
……
距離地面3萬6千公里的太空中,神舟號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平穩的航行著。
神舟號中,除了80名神舟號機組人員,就是36名軍事科研班學員。
80名神舟號機組人員里,一大半是科研人員,負責神舟號的試飛、測試、數據收集,以及和地面指揮中心聯系。
軍事科研班的學員則沒有特定的工作任務。
之所以被安排上神舟號,一部分原因是實力足夠,即便試飛過程中發生什么意外,也能憑借硬實力保證飛船的安全。
其次,軍事科研班的學員是下一代龍之隊的候選者。
按照總部參謀部的觀點,未來的的戰斗,是覺醒者戰隊圍繞太空戰艦的戰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