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矮星是宇宙中的一種天體分類,屬于M型主序星,是一種小質量恒星。
郎小年認為眼前看到的巨大的紅褐色天體就是紅矮星。
但是,這很不合理。
“這里怎么可能出現紅矮星?紅矮星是恒星的一種,能成為恒星,即便是小質量恒星,也需要極大的質量才行。”隊伍中有人提出疑問。
這個疑問是合理的。
在宇宙中,天體的類型都由質量決定。
質量達不到成為恒星的標準,就只能是一顆行星。
太陽系里的木星就是最合適的例子。
事實上,木星某些特征,非常像一顆恒星,物質構成也是以氫為主,也會向外散發輻射。
然而,木星并不是恒星,也不會像恒星一樣演化,因為它的質量不夠。
想要成為恒星,有一個最低質量標準。
這個質量標準就是木星的75倍質量。
是的,木星雖然某些特征很像恒星,但想要成為恒星,質量要翻75倍才可以。
而且,這只是最低標準。
這個最低標準質量,其實只有0.08個太陽質量。
紅矮星就是恒星里面,質量最小,表面溫度最高的那一分類。
因此,當郎小年覺得眼前所看到的球體是紅矮星的時候,大部分人都覺得這個想法不合理。
“應該不是,這顆行星上,沒有那么多質量能夠形成一顆恒星,即便是質量最小的紅矮星。”
郎小年快速的在平板電腦上滑動,翻出赫羅圖,然后指著赫羅圖上面角落的紅矮星標志,道:“確實像紅矮星,真的,我感覺這就是一顆微型紅矮星。”
另一名對天文學也比較了解的軍事科研班成員,伸手指著上面的數據:“那你也看看這質量啊。至少75倍木星質量,才可能成為最小的紅矮星。星獸行星的質量,連木星十分之一都不到,就算整個行星的質量都被吸收過去,也不可能形成紅矮星。”
郎小年再次搖頭,有些激動的解釋道:“引力,關鍵是引力。你們回憶一下,為什么形成恒星需要足夠的質量才行?
“還有小質量恒星為什么無法演化成中子星,甚至是黑洞?
“原因不是質量本身,而是質量所產生的引力。
“質量越大,引力越大,引力超過臨界值,提醒就會坍縮。
“所以,真正決定天體性質的,不是質量本身,而是質量所產生的引力。
“大家想想看,如果有一種能力,能夠增大引力,是不是就有可能在質量更小的情況下,讓天體演化成紅矮星。”
眾人聽了他的解釋,忽然發現他說的是對的。
在宇宙中。
質量達到0.08個太陽質量,才能形成恒星,達不到這個質量的天體,只能是行星,或者更小的星體。
然而,本質上,質量并不是直接影響天體演化的因素,而是間接因素。
直接因素是引力。
隊伍中想明白這一點的人,呼吸都開始變得粗重,感覺到危機在降臨。
因為,在拉爾夫·庫克的那份主宰議會情報里,主宰議會確實是掌握了四種基本力,包括了萬有引力。
然而,這條情報一開始,被大家下意識的忽略了。
因為人類覺醒者中,也曾經出現過“引力波”類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