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主觀相信,不能作為準確信息。”一名軍事參謀提出質疑。
“在不能確定信息準確性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進入一級戰備狀態,但想要做好應對,還是需要更準確的情報才行。”羅德上將沉聲說道。
方源接話道:“試試看,弄清楚木木是怎么發現帕勒塞文明的飛船的。”
伊芙把機器人MUMU搬到面前,用手按著頭,開始在那念念有詞,也不知道在念什么。
片刻之后,她抬起頭,說道:“木木給了一段電磁波信號,翻譯過來,應該是一種通信技術。木木說它收到了一艘母星文明飛船的通信信號。”
“通信信號?”眾人頓時感到疑惑。
“不對啊。以帕勒塞文明的等級,如果真的是4.0文明,那么應該已經掌握超光速飛行的科技。那樣的話,收到通信信號,飛船早就應該到了。”一名軍事參謀提出質疑。
這個質疑是有有道理的。
因為曲率驅動是一種利用空間科技實現的星際航行技術,理論上曲率引擎是可以超光速的。
當然,這是理論。
事實上,一般文明在初期掌握曲率引擎的時候,能達到百分之一光速就不錯了。
因為,光有引擎還不行的,引擎也是要消耗能量的。
所以,即便掌握曲率引擎也不代表能夠超光速飛行。
超光速遠沒有那么簡單,想要達到百分之一光速,都已經初步買入高等文明行列了。
畢竟百分之一光速,極限狀態下,已經可以一天內往返地球和火星,這是把地球村,升級成太陽系村的提升。
然而,曲率驅動只是3.0文明等級的科技,而估算中的帕勒塞文明,應該是4.0級文明。
那么,帕勒塞文明應該已經掌握超光速飛行的科技。
軍科院的物理學家站起來發表觀點:“從已知的信息來看,帕勒塞文明確實應該已經掌握超光速飛行科技。
“但是,在考慮到超光速飛行的時候,我們也應該考慮超光速通信。
“因此,如果帕勒塞文明同時掌握了超光速通信,那么在飛船抵達前,收到通信信號,是完全有可能的。”
軍科院的部分科學家,也參加了這次會議。
不過,大部分趕不過來,是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參與。
而且,陸續有科學家介入視頻會議中。
這時候,楊宇平提了個要求:“伊芙,先搞清楚你那機器人收到的通信信號到底是什么,看看我們能不能破解通信信號。”
伊芙點點頭繼續和機器人MUMU溝通。
她本身就是軍科院的高級工程師,因此對許多尖端科技都很了解。
她和機器人MUMU溝通了十幾分鐘,才得出一個結論:“從木木的描述來看,它受到的通信信號,很像是‘量子糾纏’類型的通信手段。”
“量子糾纏?”
現場頓時有一部分人發出驚呼。
關于量子糾纏的研究,人類早就開始了。
但到目前為止,并沒有明顯的突破。
從理論上來說,量子糾纏確實可以達到超光速,但問題是,以人類現在的科學認知,還無法將這種現象研究成通信技術。
因此,當聽到伊芙說是類似“量子糾纏”的通信技術,參與會議的科學家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