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聚變的材料是不同的,從熱核反應的過程來看。
“首先是氫元素進行熱核反應,這個反應過程會產生氦。
“緊接著,是氦元素進行熱核反應。
“再接著,是碳元素熱核反應
“后面是氧、硅……
“一直到鐵,才達到熱核反應的終點。
“因此,在熱核反應中,我們常常說,鐵元素是最穩定的元素。
“因為,元素周期表上,排在鐵元素之前的元素,發生核聚變,都會釋放能量。
“但是,到了鐵之后,情況就發生變化了。
“元素周期表上,排在鐵后面的元素,發生核聚變,是需要吸收能量的。
“沒有錯,比鐵重的元素,發生核聚變是需要吸收能量的,而裂變才會釋放能量。
“排在鐵前面的元素正好相反,聚變釋放能量,想要裂變需要吸收能量。
“當然在自然界中,幾乎不可能進行消耗能量的核反應,這也就導致鐵沒辦法聚變,成了恒星死亡的終點。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恒星,都能進行全部的熱核反應,直到所有元素都聚變成鐵元素。
“因為,從氫元素開始,每一級熱核反應,所需要達到的條件就越苛刻。
“這個條件就只有一點,那就是質量。
“想要讓氦元素發生熱核反應,最低的要求是0.5倍太陽質量。
“也就是說,如果一顆恒星,想要發生氦元素熱核反應,那么它的質量至少要達到太陽質量的一半。
“然而,現在矩尺座α61紅矮星的質量只有0.2倍太陽質量,也就是說這顆紅矮星是無法進行氦元素熱核反應的。
“然而,矩尺座α61的恒星,曾經是一顆質量比太陽大得多的恒星,也就是說這顆恒星,在被摧毀之前,是可以進行氦熱核反應的。
“因此,我推測,矩尺座α61紅矮星的物質,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經聚變出了很多氦、碳、硅……
“現在質量只剩0.2倍太陽質量了,已經形成的氦、碳、硅無法聚變。
“只剩下小部分的氫繼續進行熱核反應,結果導致這顆紅矮星的表面溫度比正常的紅矮星要低。
“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可以將這顆紅矮星,看做是一顆非常蒼老的紅矮星,甚至已經接近死亡。
“然而,正常情況下的紅矮星,壽命比宇宙還要長,正常情況下,是不可能產生如此蒼老的紅矮星的。”
郎小年將自己的分析講出來,雖然暫時沒有證據能證明這個推論是正確的,但從天體物理學方面解析,這個推論可能性極大。
聽完之后,在場眾人都感覺有些驚訝,沒想到一個被摧毀的恒星系里,竟然會出現如此奇怪的恒星。
安靜許久之后,韓幼薇抬了抬手,道:“我還有一點要補充,帕勒塞文明從這里得到了三個特性能力。
“從正常邏輯來分析,通常能夠存在特性能力的一般都是生命體。
“所以,我覺得矩尺座α61可能有生命體存在,又或者是生命體化石、古戰場殘骸保存下的特性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