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很小。
“你是說,用彗星來撞擊亞頓3號星?”軍事科研班里立即有人說出郎小年想說的想法。
“是的,我確實在考慮這個可能性。只不過,難度很大……”
郎小年無奈的笑笑,接著解釋道:“即便是戴斯彗星從第二行星和第三行星中間掠過,但其實最近的距離也超過3000萬公里。”
眾人聽到這個數據,頓時神情都有些暗淡。
地球和火星軌道最近的距離是5500萬公里,可想而知,戴斯彗星和亞頓3號星最近的距離到底有多“近”。
“那沒戲了。”有人發出感嘆。
郎小年咳嗽一聲,說道:“其實距離可以稍微改變一下。”
“怎么說?”
“現在戴斯彗星即將掠過亞頓4號星,如果略微改變戴斯彗星的方向,然后利用亞頓4號星的引力彈弓,將戴斯彗星拋向亞頓3號星,理論上是有機會做到的,只不過消耗的能量比較大。”郎小年解釋道。
“利用亞頓4號星的引力彈弓?”眾人聽到這個方案,頓時興奮起來,開始在星圖上比劃,感覺這個方案是一定操作性的。
當然,前提是要略微改變戴斯彗星的運行方向,讓其進入亞頓4號星的引力彈弓范圍。
“這個方案有可行性嗎?”方源看向參加會議的天文科學組,希望他們快速計算一下可行性。
在計算機的幫助下,天文組很快就計算出了一系列數據,并且給出了答復。
“有可行性,只需要將戴斯彗星現在的運行方向改變一個微小的角度,在七天后就能進入亞頓4號星的引力彈弓范圍。”
“需要消耗多少能量,艦隊能支持得起嗎?”方源又問。
“從理論數據上,消耗雖然大,但我們可以支撐得起。”天文組回答。
“參謀團的意見呢?”方源又看向隨艦參謀團。
參謀團也一直在討論這個方案,然后給出一個不太認可的回答:“我們驗算過天文組的數據,從改變戴斯彗星的方向來看,確實存在可操作性,但是存在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
“按照天文組給出的方案,我們確實有機會利用引力彈弓效應,把戴斯彗星拋向亞頓3號星。
“但是,最關鍵的一個問題,戴斯彗星撞向亞頓3號星,真的能對亞頓3號星造成威脅嗎?”
這個問題提出來,頓時引起現場的激烈爭論。
“參謀團的考慮是有道理的,以帕勒塞文明的科技水平,絕對有可能對付一顆撞向他們的彗星。因此,這個方案雖然存在可操作性,但是未必能夠對亞頓3號星構成威脅。”最終與會人員,基本都覺得這個方案效果一般。
這時候。
郎小年又站起來,補充道:“其實,我一開始也想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一直沒有提這個方案。
“不過,昨天的時候,我跟牛大志打游戲的時候,突然想到另一種可能。
“有沒有可能將戴斯彗星壓縮,變成強核力彗星,或者部分物質變成強核力材料。”
眾人聽到這個答案,頓時互相對望一眼,每個人眼中都有亮光透出來。
如果真的能將彗星強核力化,那么其威力就完全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