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殲星炮轟擊在仙女座α1024恒星環能量護盾上,激蕩出一圈圈能量漣漪。
在暗物質級的射線轟擊下,恒星環單個能量護盾單位頂不住轟擊,開始快速熔穿。
恒星環能量護盾熔穿后,伽馬光柱轟擊到恒星環中心線建筑上,激蕩出赤紅烈焰。
恒星環中心線上的建筑、地面變得赤紅,快速熔化成巖漿、鐵水,洞穿出一個巨大的窟窿。
終極殲星炮的威力初現,但是接下來的一幕再次改變戰局。
仙女座α1024恒星環啟動動力輔助系統,恒星環開始緩慢旋轉,導致伽馬光柱攻擊的位置開始移動。
炮擊位置發生漸漸移動到了第二個能量護盾單位,第二節能量護盾開始抵擋炮擊。
接下來。
隨著恒星環持續旋轉,炮擊位置一直在移動。
伽馬射線眼看就要擊穿一節能量護盾,眨眼間又移動到了下一節能量護盾上。
恒星環不斷的旋轉,原本被擊穿的能量護盾區域,以及遭到炮擊損壞的區域,會慢慢移動到恒星背面,然后進行修理。
終極殲星炮和恒星環就這樣一直僵持著。
雙方太空軍高層,都在關注著戰局。
“這樣下去絕對打不穿恒星環防御,殲星炮在恒星環每一節上都掃一遍,最多只能打穿護盾,根本攻擊不到恒星環建筑。”一名光合文明太空艦隊高層對戰局表示擔憂。
“有沒有第二門終極殲星炮,一門不夠,兩門那就不一樣了。”另外一名對終極殲星炮不了解的光合文明高層提問道。
“沒有第二門,這一門終極殲星炮,已經是耗費兩年時間才制造出來的。即便現在有足夠多的資源,趕制第二門,也至少需要兩年時間。”曾經參與過終極殲星炮研發項目的機械帝國太空軍高層否定這個提議。
關于終極殲星炮,方源是知道的。
這門炮,體積堪比殲星艦。
然而,建造難度和殲星艦完全是不一樣。
殲星艦的建造也非常困難,需要極高的戰艦科技支撐,需要用到的科技種類非常多,非常復雜。
相比之下,終極殲星炮看似要簡單許多,因為只有能源系統和主炮系統兩個重要系統,其他設備基本都被省略掉了。
就連火控雷達,都需要其他戰艦提供。
因此,從復雜程度來看,終極殲星炮其實沒有殲星艦復雜,但是,終極殲星炮的制造難度并不比殲星艦低。
因為,終極殲星炮主炮的體積、長度等數據,是殲星艦主炮的十二倍。
這種十倍數據的質變提升,難度之大,難以想象。
而且,在終極殲星炮的建造上,并沒有完整、成熟的產業鏈,所以建造起來比殲星艦更困難。
這就導致短時間內不可能有第二門終極殲星炮出現。
緊接著,一名機械帝國的軍事參謀提出一個炮擊策略:
“有沒有可能通過調整終極殲星炮炮擊角度,達到固定炮擊點的目的?
“雖然恒星環一直在自旋,但是旋轉速度不可能太快,遭到炮擊的位置,短時間內不可能旋轉到恒星背面,從數據上看,恒星環自旋周期超過15天,炮擊位置想要旋轉到失去炮擊角度的位置,至少需要差不多4天才行。
“如果,我們調整炮擊角度,讓炮擊位置隨著恒星環的移動而移動,就可以固定炮擊一個位置,直到將恒星環擊穿。”
這個策略,咋一聽似乎是有可能的。
不過,不等其他文明發言,機械帝國的另外一名軍事參謀就否定了這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