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來,轉眼間又是一年,過去了,貞觀二年雖然有些許波折,總體來說,還算是平穩,大唐這輛牛車,依舊有條不紊的向前行進,不同的是,很多新鮮事物開始涌現,比如玻璃逐漸進入民間,比如大棚蔬菜開始泛濫,比如四夷開始來朝,比如滿朝文武越發的忙碌。
貞觀三年,裴寂死了,李淵最后一個忠心耿耿的心腹大臣,郁郁而終,李世民以房玄齡為左仆射,杜如晦為右仆射,這兩位真正的成為了大唐宰相,名正言順,魏征守秘書監,參預朝政。
十一歲的李寬,已經成為了大唐名人,繼承了李世民、楊妃基因的他,生的俊美,長了一雙劍眉,只是眼睛有些發黃,這是胡人的特征,畢竟李家有胡人血脈。
半大小子,李寬已經一米六幾了,比起李承乾、李恪、李泰都矮了一些,這是因為他小時候多病孱弱的原因,不過他的身體素質,遠遠超過了自己的兄弟們,跟隨徐天學了大半年的功夫,如今的他,尋常大漢都不能近身,就連凌云都稱贊他有名將潛質。
同樣立志成為名將的李恪,被刺激的整日勤練不輟,終日在書院苦讀兵書,他認為二哥雖然武力超人,但是卻不愛讀書,只要自己在兵法一道超越二哥,依舊是一種成就。
這純粹就是小孩子的攀比心理,李寬樂見其成,他總不能告訴李恪,自己這是天賦,不讀書也是站在數千年來偉人的肩頭,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豈不是打擊自己弟弟的自信?
李承乾依舊在觀政學習政務,李泰如今埋首書院,原本肥胖的身體逐漸瘦了下來,至于李黯、李佑兩兄弟,算是中規中矩。
值得一提的是,書院的學生之中,獨孤謀、程處默、秦英還有已經四歲的張柬之,都表現的出類拔萃,其他人比不得這些妖孽,但是也算是合格。
李寬做夢也沒想到,粗枝大葉的程咬金,生的孩子竟然胸有錦繡,雖然生的跟他老子一樣,行事作風也是雷厲風行,但是在書院卻是穩居前五。
沒辦法,前三被獨孤謀、李恪、李泰包攬了。
書院創辦的《長安》報紙,就由程處默、李懷仁、李敬業秦英負責,總編纂是岑文本,他是秘書郎、中書舍人,還是大唐開國縣子,地位非同一般,這家伙是對李承乾不滿意,滿大唐的人都知道,認為太子過于文弱,所以鐘情于李恪。
岑文本是李寬特意要來的,為的就是讓他遠離太子,不然指不定還會出什么幺蛾子。
《長安》報風靡長安,甚至往來商賈人手一份,岑文本與書院的師生們功不可沒。
李寬從來都是平易近人的,更何況大唐遠沒有后世王朝那般森嚴的等級制度,所以與書院的學生容易就打成一片,與諸多紈绔都結為好友。
他雖然是書院的先生之一,主要教授算學以及其他雜學,說實話,任務還是很繁重的,但是學生們都很喜歡他,他講課的方式妙趣橫生,自然比古板的老先生更受人歡迎。
李寬如今身強體壯,精力充沛,能使用金手指的次數也大大增加,不至于用一次就昏厥一次,昏昏沉沉數日。
他時常進入那本為《命》的大書之中,汲取知識,天予不取,那就是暴殄天物。
不知道什么時候,煙波蕩越發的熱鬧了,鐘樓終于建成了,高高的樹立在煙波蕩中央,與燈塔相映成趣,整時整點,按照時辰數鐘樓敲響,每半個時辰,也敲響一次,至于晚上的時候,從戊時之后、辰時之前,鐘樓不響,以免影響人休息。
煙波蕩的人已經習慣了鐘聲,辰時的鐘聲一響,街上就開始人流洶涌起來,開始一天忙碌的生活。
長安城的鐘樓也開始營建了,從煙波蕩抽調了很多大匠,由閻立本親自主持。
至于煙波蕩,如今已經開始收尾,為期一年半的工程,耗費人力數十萬,錢財無數,終于建造完畢,至于剩下的,就是一些不甚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