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煙波蕩,繁華的大街上,到處都是行色匆匆的商人,那種熱烈的氣氛,令李世民有些沉醉。
士農工商,四民不分高下,無論儒家怎么定義,事實證明,商人能為一座城市,甚至一個國家,帶來難以想象的變化。
燈塔往后的這一條街,路邊的店鋪裝修的很有格調,沒有格調的都被嚴令整改了,用李寬的話來說,這條街就是臉面,臉面就要擺弄的光鮮亮麗,你要是邋邋遢遢的,平白丟了咱的臉面,那是萬萬不行滴。
所以無論平時是把銅錢埋豬圈里也好,埋地窖里也好,必須都得把臉面弄好,不讓不準在這條街上做生意。
商人們是不在乎這些的,這年頭還把錢存豬圈里的不多了,能拿出來光明正大的使用,就算是白扔他們也高興,這時候可不會有人問你錢財的來源,只要在銀行有戶頭,盡可把錢財存進去,還能漲一漲自己的信譽度。
沒錯,就是信譽度!
李寬為了細分銀行的借貸業務,弄出了信譽度這個東西。
信譽度越高,就能借出更多的錢,也能享受更好的服務,就算是瀕臨破產,銀行都會借出資金助你渡過難關。
困難的時候,親戚朋友不一定會幫助你,官府更懶的理會你,但是在銀行,只要信譽足夠好,就不怕沒有資金。
大唐銀行如今越發的紅火了,每日的流水,足夠嚇死一些膽小的沒見過錢的鄉巴佬,動輒上億貫的資金,也是能隨意調動起來的,這就是銀行的力量,比起大唐戶部,更加精細,更加專業,也能加龐大。
煙波蕩聚集了優質商業,非但沒有搶走原本屬于長安的份額,反而不斷為長安輸送新鮮血液,令長安更加繁華,畢竟是帝都,遠不是煙波蕩能比的。
煙波蕩雖好,也只是一縣而已,飽和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向長安輸血。
市場的繁榮程度,令李世民都驚嘆不已,他總算是明白了商業的魅力。
就如同清華書院的魅力一般,大唐有國子監,有弘文館,但是比起清華書院來,當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清華書院秉承了李寬的理念,收學生不見得是學生有多聰明,反而從學生的心性、韌性等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而且若是有人不守書院規矩,一定是嚴懲不貸,長孫沖當年的事情,已經傳的滿世界都是,淪為笑柄,自然沒有人敢再犯這種錯誤。
百姓富庶了,自然就想著讀書了,書院兩千學生,大多是來自勛貴世家,還有一部分就是來自普通百姓家,比例大約為六比四。
沒辦法,這其中借讀生就有數百人之多,反正書院是有借讀名額的,只要你有錢,書院不介意收你,但是收了你,也要遵循書院的規矩,這是沒商量的,其實與普通學生沒啥區別,所區別的就是多花一筆錢,書院用這一筆錢,去補貼那些窮學生。
其實大家都知道,有時候明明是兩個資質差不多的孩子,書院就會錄取窮的那個,然后讓家里富庶的那個出一筆費用,大家也都樂的如此,有時候這也是一種資本不是?變相資助一下窮苦人家,也是應該的嘛。
“李師倒是好生悠閑。”走進書院,李世民徑自來到了李綱的住處,這會虞世南忙的不可開交,滿書院也就這么一個閑人。
李綱抱著自己的茶杯,一口口的品著茶水,聞言起身拱了拱手,算是行禮了,又徑自坐下。
李世民苦笑不已,這老頭現在架子大的很,別說皇帝,就算是神仙來了老頭都不見得會起身行禮,畢竟老頭都八十多了,在太極殿拉屎都不會有人管,更何況是行禮這種小事情。
“陛下此來,有何事?”李綱如今坐實文宗的身份,靠著兩本啟蒙書籍,那是能配享文廟的,配享文廟是什么概念?跟孔夫子、孟夫子一起享受萬民朝拜,士林之中,尊貴無比。
李世民聽到李綱問話,一臉驕傲,正要開口,李綱悠然道:“想來是西楚兒做的事情成功了?其實算不得什么大事,老夫料定此事必成,西楚兒遲遲不歸,想來有更大的圖謀。”
李世民的話被硬生生的憋了回去,難受至極,不過聽到老頭的后半句,不由問道:“還有甚圖謀?在朕看來,這一路行來,幾乎翻天覆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