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昂長廊道,走入整個皇城最是象征權勢的承天門內。
承天門,便是承天啟運,受命于天!承天門之內,便是整個大唐都少有人能夠踏足的宮城。
宮城是什么人待的地方,那是當今天子議事的地方。就算是整個大唐站在天子陛下身側的紅人第一宦官馮元義,都需要屏氣凝神,不敢有半分的不恭敬神色。
登上殿前百階,進入太極宮,面朝金鑾之下,便是面朝天子陛下。
雄偉宏闊的太極殿之內,有一人端坐于金鑾之下,面朝英武,卻已是一位年邁老人,兩鬢雖已斑白,目光卻依舊凌厲。這可是開創當今泱泱大唐盛世的天子陛下,只是近些年來,普天之下盡皆太平,天子陛下才逐漸不問朝綱,只與貴妃娘娘在后宮作樂。
很多人說,天子陛下年邁了,老眼昏花了,天下這么大,這么多的不平之事,天子不可能再看到了!但當這一雙目光,將整個太極殿內掃視一圈,所有的權臣都盡皆跪拜。
天子陛下老了嗎?他怎么可能老了吶?
沒有百姓們說的鶯歌燕舞,對,他們都說,天子陛下不僅僅在后宮與貴妃娘娘作樂,而是在太極殿內,與群臣,與整個天下作樂!
金鑾之下一側,站著一位年邁的宦官,臉上溝壑縱橫,老宦官不曾低頭,而是昂首挺胸。他的腋下夾著一柄長刀,不是大唐的制式軍刀,是一柄看上去很古老的彎刀。
敢在太極殿執刀者,整個天底下,唯有二人!一人便是第一宦官馮元義,另一人,便是整個大唐關內道之外,雄闊草原的草原王,是天子陛下親封的草原王。
那這名年邁的宦官,想來肯定就是馮元義了。大唐第一宦官,大唐第一刀客,大唐天子陛下身前唯一的守護者……馮元義!
大殿之中,皆是咳嗽一聲整個大唐都要震三震的權貴大臣。最先映入眼簾的是瞇著眼睛,卻位列三公,能在太極殿內與天子同坐而言的杜司徒。
在他的身側,便是另一位大唐赫赫有名的人物,叫做李楚河的宰相大人。
在其后,是李楚河的得意門生袁從正,尚書令房大山,中書令高裘,等等。
天子的眼簾只是最初的蒼鷹一瞥,便收回了目光。因為只需一瞥,便有這些象征大唐最頂尖的權臣盡皆跪拜。
整個大殿當中,唯有一人算是生面孔,那是一個鶴發童顏的老道人。老道人不執拂塵,不執道劍,只是空手負后而立。
就算是天子一眼望來,也只是微微點頭以示恭敬,并不曾有跪拜之禮。其他的權臣只是用眼角的余光偷瞧幾眼,可不敢妄加猜度。
老道人抬手捻須,似乎也察覺到一些不太對頭的地方,可扭頭去看,那叫做杜司徒的老家伙,不是依舊端坐太師椅笑著望過來。
于是,老道人依舊不曾跪拜,不論是鼻尖,還是撅起的嘴唇,都昂得更高了一些,比他那像極了牛鼻子的高鬢還要更高。
“不打緊不打緊。”見到終于有權臣企圖開口喝問,天子陛下便笑著擺了擺手:“這位可是我大唐江湖第一人,可跟朕齊高,何來跪拜之禮?”
這一語出口,底下的權臣,在心底里起初只是略有震驚,而后,便是不屑一顧。大唐的江湖第一人,不就是那天下的第二人,在這些權貴大臣的心中,只當是一個眼比天高的江湖人而已,等天子陛下用不到他了,便可以任人宰割,以往可不是如此?
只有一個例外,也只可能有一個例外吧,那就是從天子年輕時候,就一直伺候在身側的馮公公,這位公公也習慣自稱本公,是與衛國公齊高的本公。
私底下,誰還不當是個笑話來看,一個閹人而已,一個曾經在江湖上混跡不下去的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