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有沒有電影作品都跑到戛納走紅毯。
以至于最后華國人走紅毯的時候不是一個個走,而是一群群的走,人實在是太多了。
那時候別說把華國人當成日笨人,不把日笨人當成華國人就行了。
“找到搭展臺的地方了沒有!”進入酒店剛剛放下行李,雷衛東就迫不及待的問道。
“找好了,就在距酒店不遠的廣場上!地點已經租下了,明天就可以把展臺搭好!”阿達指著窗戶道。
順著阿達指的方向,雷衛東看到距離酒店大約一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大廣場。
哪里現在擠滿了人,估計是城市專門劃出來供電影人使用的。
參加過電影節的人都知道,因為舉辦影展需要很多的場地和人力,即使有一些贊助商買單,也不夠電影節的花費。
所以要想在電影節上放電影,有兩種方式。
一種就是質量有一定保證的電影,被組委會篩選出來,放到相對顯眼的影院和時間段放映,同時請來各大公司的職業買手觀看,盡最大可能性成交,主辦方好賺取手續費
另外一種,就是獲得入場券,但質量不能保證的電影,就放到相對偏僻的影院或者垃圾時間。
能不能讓人看重就看影片投資方關系硬不硬了,以及運氣了,因為電影節上在偏僻地點尋找項目的人也不在少數。
當然以上兩種方式都需要交錢的,影院的租賃,材料的打印,工作人員薪酬……
即使在收費比較低廉的圣丹尼斯電影節放一場電影也要幾千美金!
可以說電影是一門藝術,但想要實現這門藝術,金錢是最基本的條件。
當然除了這兩種反應方式之外,還有第三種方式,就是自己組織。
你可以在路邊、或者廣場上拉起一塊塊小型銀幕,也可以自己搭建電影展臺,組織放映。
可以說只需要出一筆場地費,電影即使成交也不要給主辦方任何費用。
這些街邊電影投資都比較少,最多也就十幾萬美金,少的甚至幾千美金。
再加上影片的導演大部分都不是專業人士,而是因為興趣拍攝出電影,拿過來碰運氣的!
導致影片質量大多比較底下,讓人根本看不下去。
但就像在古玩市場淘寶一樣,里面也有精品的,大名鼎鼎的《女巫布萊爾》就是藝匠在路邊放映發現的。
花了二萬多美金,電影展臺搭起的同時,簡易的放映廳也弄好了!
為了吸引人氣,雷衛東可花了不少心思博眼球!
沒辦法,自己這部電影既沒有明星,導演也沒有名氣,只能在嚇人這方面下功夫了。
雷衛東直接讓人掛上條幅!
“最嚇人的電影,心臟病患者、高血壓患者、膽量小、處在生理期、孕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的女性朋友請不要入內,嚇死人不償命!”
“雷導,你寫的這個有用嗎!”阿達看著英語寫成的條幅,有些無語。
“這個街上這樣的條幅實在是太多了,你這樣根本沒用!”
“有用沒用到時候就知道了!”
“但愿吧!”
“你有時間在這里發牢騷,好不如給我發電影宣傳彩頁去!”看著阿達有些不相信自己,雷衛東直接給了他一腳,扔給他一大摞宣傳冊。
“小雷,你說我們會成功嗎?”隨著放映時間越來越近,而展臺前面依然人煙稀少,李妍有些擔心的道。“現在還沒有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