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就在他們就要走進大門的時候,突然迎面出來幾個考生,直接把他們四個人堵在了門口。
“文浩兄,張京兄。”看到領頭的幾位是自己在破廟認識的朋友,包拯連忙雙手作揖問好。
“文浩兄,這就是公孫策!‘’
可惜對方根本看不上他,阮文浩、張京身邊的一個書生還指著公孫策叫道,阮文浩為其報仇。
這顯然就是兩個人打架,打輸了的那位后去找家長為其報仇!
電視劇中塑造的包拯,雖然嫉惡如仇,斷案喜歡刨根問底,但不是那種喜歡出風頭的人!
對于眼前的形式,他顯然做起了和事佬,“各位兄臺,我們都是讀書人,以文會友,何必認真呢?”
不過!
包拯的一番好意對方顯然不以為然,那阮文浩顯然是一個喜歡惹事的人物,只聽他說“錯,魏王曹丕曾經說過,文章乃經國大業,不朽之盛世,怎么可以不認真呢?你們這些南方人真是見識淺薄!”
一句話,把這個南方人都罵了!
也幸虧是在古代!
因為交通不方便,導致各地交流很少,即使有地域歧視也不會有多大的影響!
要不然在古代也不會有鄉黨這一說法了。
不過看到電視的觀眾顯然不會這樣。
可以說僅僅幾句話,阮文浩就成了一個讓人討厭的小反派,他這樣的角色存在的意義,不為別的就是拉仇恨、送人頭,風光一陣子然后讓主角啪啪幾巴掌把他的臉打的他都認不出來。
可以說阮文浩的話讓包拯、公孫策面面相覷。
只是面對來勢洶洶的阮文浩等人,公孫策也有退讓之意,畢竟讀書人講究動口不動手。
這里是京城,首善之地,不是自己的老家廬州,于是轉身邀請包拯等人離開。
只可惜,他們想走了,對方可不讓!
“等一等,只怕你們沒有錢結賬!”一名書生出口攔住他們。
對于小弟的表現阮文浩很滿意,他得意洋洋的對小弟道。
“來,把我的對聯掛上去!”
一行人從客棧前方的石壁走去!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將阮文浩書寫的下聯掛上去之后,一副完整的對聯形成了。
只不過前面一句是公孫策說出,后面一句是阮文浩說對。
“好!不錯!不錯!”
隨著周圍群眾演員的贊嘆!
阮文浩摸了摸下巴,意氣風發說:“區區小聯,我一盞茶沒喝完就對好了,何難之有啊?”
“你們這些鄉下小兒,來到京城汴梁,最好還是謙虛點,要是自以為有才氣,到處招搖,恐怕要自討苦吃!”
一直沒有說話的張京開口嘲笑道。
……
“卡!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