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件事能夠堅持一個月,漸漸就會成為習慣。
蕭曉希望自己跑步能長高,但比較可惜的是,她并沒有什么變化,身高,身材,都是如此。
畢竟已經錯過了最佳發育年齡,她現在依然沒有超過一米五。
這種嬌小可愛的女生其實也挺有市場的,只是蕭曉覺得自己沒市場而已。
一起去吃早餐的時候,蕭曉還要額外吃一個雞蛋,李達給她發了工資,她現在也不差錢了。
相機兩人還是一起用,她給了李達一半的錢,李達也不好推辭,就這樣吧。
“我發現,我現在缺的不是營養。”
蕭曉終于認識到了自己長不高的關鍵不是營養了。
“你多補充一點也好,最近你的精神看起來好多了,而且比以前能跑了。”
以前的蕭曉跑八百米大概會當場去世,現在跑一千米都沒什么問題,這就是進步了。
一開始變化不大,但隨著蕭曉一次次地突破自己的極限,她的身體也漸漸適應了,加上營養跟上來,又和李達定下了早睡早起的約定,她最近的氣色好多了。
李達也買了雞蛋,他覺得自己也需要補一補。
原本他是想買牛奶喝的,根據以形補形的原理,失去了很多,通過喝牛奶說不定能補回來。
只是考慮到三路奶粉的余波還沒過去,之前看新聞還有一些報道,全國大部分的奶制品都有影響,以至于李達都不敢買牛奶喝了。
今天晚上讓龍雅煮個甲魚湯,聽說這個也很補。
“我聽說女孩子是有二次發育的機會的。”
蕭曉說出的話,讓李達也挺感興趣,他只知道女孩子比男孩子發育早,但一般不都是一次嘛!
成年后基本就發育不動了。
“第二次發育是什么時候?”
“據說是初次體驗之后。”
“咚……”
李達手里的雞蛋掉在了桌上,在一旁靜靜聽著兩人對話的蘇晴也一陣無語。
雖然已經習慣了蕭曉葷素不忌的說話方式,但蕭曉依然能刷新她的認知。
“你少看一些奇怪的東西。”
說實話,李達有些好奇蕭曉每天看的東西都是些什么了。
按理說,蕭曉的每一天都很忙碌才對,她需要學習編程,要處理公司交給她的任務,還要學習專業知識。
李達知道她的性格,不把需要學的東西學了,她不會去看課外讀物的。
而新聞專業對李達來說是一個很輕松的專業,對蕭曉來說,卻很不友善。
蕭曉的語文水平本來就不行,她對于客觀的東西比較敏感,所以理科比較好,對抽象的東西就把握不那么準了。而新聞專業需要學習的文學概論對蕭曉來說也算的上是很頭疼的東西了。
她哪里會品鑒別人到底想要表達什么,有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我看的不是奇怪的東西,而是有科學依據的論文。”
蕭曉對李達的說法很不滿,她又不是小孩子,怎么會看什么亂七八糟的東西。
“根據研究,女子在初體驗后,身體的特征器官會得到二次發育,如**變大、**變翹,長高也是有可能的。”